高硅氧网格布增强酚醛树脂基变密度烧蚀材料研究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采用丁腈橡胶增韧线型酚醛树脂作为基体树脂,对高硅氧网格布进行增强,并通过引入化学发泡剂的方法调节体系的密度,制备了变密度烧蚀材料.该材料的烧蚀性能良好,与单一密度材料相比,其烧蚀热效率平均提高了24%,有效节约了防热材料的质量。
其他文献
研究了碳纤维四步法三维四向、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弯曲性能,研究了表面编织角的变化对其拉伸、压缩和弯曲性能的影响,并与层合复合材料和用于接骨板的金属材料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编织角和编织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编织角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和模量均减小.通过对编织角的设计,就可以改进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体现了此材料在制作接
钙离子(Ca2+)通过阳离子掺杂进入到掺杂了肝素钠的聚吡咯膜中,考察Ca2+对聚吡咯膜在模拟体液(SBF)中诱导磷灰石沉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a2+掺入聚吡咯膜后能促进磷灰石在其表面的沉积,缩短涂层沉积的时间,提高了聚吡咯/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效率。
本研究采用无毒性的二胺和二酐单体,通过反应性单体原位固化反应(PMR)制备了四种聚酰亚胺基体树脂,并与碳纤维复合制备了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CF/PI).系统研究了由不同基体树脂体系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与生物安全性,以寻找具有高强度、低模量、应力小、接合性好、生物性能优良,适合于在牙根管修复中作为桩核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的纤维增强固化物基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基复合
纤维增强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由于材料制备流程要经历高温,使得纤维的"就位"力学性能较原丝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陶瓷的耐腐蚀性使得陶瓷基体与纤维很难如金属基复合材料一样萃取分离,这样纤维的就位模量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得.本文将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相结合,利用混合率以及材料宏观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和组分材料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种由复合材料宏观应力应变曲线间接测量纤维的就位弹性模量的方法,初步试算表
对呋喃树脂混凝土梁和FRP筋加强呋喃树脂混凝土梁的弯曲蠕变特性进行了四点弯曲试验,分别得到了梁在不同荷载水平作用下的蠕变曲线,对其黏弹性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各种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运用最小二乘法确定蠕变模型参数,分别建立了呋喃树脂混凝土梁和FRP筋加强呋喃树脂混凝土梁的弯曲蠕变幂律模型,Bruger模型和Kelvin-Bruger模型,结果表明Kelvin-Bruger模型能够与实测的结果相
通过对复合材料膜材张拉找形的分析研究,分析了找形分析是不确定性问题,并将不确定性参数引入结构的边界条件之中,运用有效的区间数学的分析方法,给出了力密度的区间分析方法的具体过程,并结合具体算例编写程序给出了找形结果的区间表达形式.与力密度法的找形结果比较更接近实际工程模型,更科学的分析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对我国卫星上大量应用的碳/环氧复合材料进行了地球同步轨道环境模拟试验,同时试验了添加纳米TiO2粉体对复合材料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米材料的加入对碳/环氧复合材料空间排气性降低、抑制电子辐照、冷热交变循环损伤等有明显作用.研究结果为我国长寿命卫星碳/环氧复合材料的寿命可靠性提供了依据,展现了纳米材料空间应用的前景.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000(PTMG);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3,3-二氯-4,4-二苯基甲烷二胺(MOCA)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合成聚氨酯弹性体,并选用经表面改性的纳米CaCO3颗粒对聚氨酯弹性体进行增强,制得聚氨酯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纳米CaCO3聚氨酯复合材料与微米Si3N4聚氨酯复合材料、高铬铸铁相比较,具有优异的抗冲蚀磨损性能.
用高温玄武三号栓-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纯的及纳米SiO2改性的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考察了纳米SiO2的添加量及试验温度对改性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分别用JSM-5600 LV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其摩擦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提高了碳纤维织物与粘接树脂间的结合强度,同时有利于复合材料在对偶面形成均匀的转移膜,从而明显改善了碳纤
智能复合材料展现出多物理耦合的现象,例如压电复合材料具有力-电耦合的特征;压电与压磁材料复合以后不仅产生力-电、力-磁的耦合效应,而且新产生组分材料没有的电-磁耦合效应.本文将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预测的直接法、能量法和二尺度展开法推广到智能复合材料的耦合性能分析,给出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有效耦合性能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