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地区煤层气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应用

来源 :2014年第十二届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塬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造成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及分辨率较低.研究区勘探主要目的层为上、下石盒子组砂岩层和山西组、太原组煤层,要想获得上、下石盒子致密砂岩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满足不了地质要求.针对黄土塬资料的特点,提出了一套适合研究区的高分辨率处理方法,通过高精度联合静校正技术、多域联合去噪技术来提高资料信噪比.在保证信噪比的前提下,利用高分辨率处理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其他文献
塔里木盆地油藏表现为空间多个缝洞系统,各缝洞体又具有不同油水系统,整体表现为极强的非均质性.此外,由于该区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地表条件差,造成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低,而测井资料由于在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漏失和放空造成目的层测井曲线缺失,这些都大大制约了该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目前对于碳酸盐岩储层,地震相、确定性反演、属性等常规方法已无法定量的描述储层特征.因此,本文以塔里木盆地某一区块为例,针对目前碳
自20世纪90年代末,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和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已经开始开采塔里木碳酸盐岩油藏.塔里木碳酸盐岩油藏的油产量在过去的15年中不断增多,2012年时已经达到年产950×104t (6700万桶),总计8300×104t(将近6亿桶).从这些深层的喀斯特碳酸盐岩构造中采出的油主要来源于地下的洞穴系统,并且洞穴内部流体的运动和采收情况与传统油藏有明显的不同.已经发展出了一种新理论来估算喀斯
针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超深层(埋深>6000m)、超高压(压力系数>1.6)、高温(>130℃)、裂缝性低孔砂岩气藏,为揭示其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文章构建了基于宏观微相--岩相预测、厘米—微米级裂缝描述、微米孔隙刻画、纳米喉道表征为一体的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多尺度、多参数综合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表明:超深层主要受5个辫状(扇)三角洲前缘朵体控制,辫状(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粉—细—中
孕镶金刚石钻头钻进时,孔底所剩岩屑数量直接影响钻进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正确设计岩屑规程可以保证钻头正常钻进.计算和实验证明,冲洗液流在钻进过程确实产生空化气蚀现象,对钻头磨损有严重影响.设计各个通道过水面积相等的钻头,可以基本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保证供给的冲洗液量与机械钻速之比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福建古元古代岩浆侵入活动较弱,侵入体规模较小,多呈小岩株零星出露于政和—大埔断裂带以西.通过系统剖面研究及路线调查,在建瓯石门一带解体出古元古代花岗片麻岩,是根据岩石特征及其与古元古代大金山岩组变质岩地层接触关系解体出的新岩体.查明了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学、副矿物及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以及变形作用特征,探讨了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岩浆演化特征.结合地层接触关系,岩浆侵位机制及同位素测年资料、区域地质特
根据矿区已知矿(化)体的特征及成矿规律,建立了多金属矿的矿床模型,明确了找矿方向.该矿床模型可表述为:在中生代晚期花岗岩入侵同奥陶系灰岩接触,形成矽卡岩矿床,该矿床具有中心Fe元素含量高而边部多金属矿元素含量高的特征.因此,在找矿过程中,采取先寻找矽卡岩型磁铁矿(化)体的中心位置,然后在其周围寻找多金属矿体的方法.根据岩(矿)石的物性特征,选择高精度磁测对矿区进行勘查,初步查明了矿区内磁性体的分布
地球化学异常的提取方法一直是勘查地球化学的研究重点.采用统计学方法、85%累计频率法及多重分形法对实际获取的Sn和Pb化探数据进行异常下限提取.对比结果发现,一般情况下这3种化探异常提取方法都能得到较合理的异常下限,传统统计学方法提取的异常下限值相对较高,而多重分形方法获得的异常相对较低,有利于弱异常的提取;综合对比这3种方法的优缺点,多重分形方法是提取复杂地质数据地球化学异常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山东沂南龙头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以及矿床形成的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今后该区域寻找此类型的铜金矿床提供帮助与指导.
通过大流量抽水试验,获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型对江阴市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启用后的水位变化进行预测,模拟其开采期内水位下降和停采后水位恢复历程,以分析判断水源地设计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下,对浅层地温场进行地温变化预测,对地质环境的可能影响进行评价,具有工程应用及地质环境保护的实际意义.不同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方式对地质环境可能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对浅层地温场地温变化的模拟预测,提出了开发利用工程长期稳定运行的热平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