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南部在135ka BP发生极端干旱事件:来自微生物四醚膜脂的证据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黄土-古土壤是记录第四纪以来陆相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甘油二烷基链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简称GDGTs)来源于古菌和细菌细胞膜脂,在近十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和陆地环境的古气候重建.已有黄土中GDGT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源自细菌的bGDGTs重建古温度,由于指标的缺乏,涉及古水文重建的很少.Xie等(2012)调查了中国范围内不同理化条件的土壤,提出可用于指示干旱化的指标Ri/b(古菌iGDGTs 与细菌 bGDGTs丰度的比值):Ri/b <0.5时,年均降水小于600mm.我们选取了黄土高原南部的渭南剖面,包含L2顶部到全新世,大约150ka以来的样品,对其中的GDGTs进行了提取分析.
其他文献
  中亚内陆干旱区是世界最重要的沙尘源之一,因此认识该地区粉尘通量的变化历史对于理解北半球的粉尘循环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一个青海湖岩芯的粒度特征、元素组成与碳酸
会议
In cluster science,it is challenging to identify the ground state structures(GSS)of gold(Au)clusters.Among different search approaches,first-principles method b
  通过黄土高原地区闻喜,平遥,偏关的三处由南至北的黄土剖面的孢粉学研究,结合光释光年代学与黄土地层学与现代表土花粉组合的研究成果,分析了MIS3以来黄土高原不同纬度的植被
会议
  我国北方第四纪黄土的磁组构被认为能够提供古风场变化的信息,但是目前对于黄土磁组构的古环境意义及其与古风向的关系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议。本次研究通过对位于西秦岭
本省油料统购工作,从一九五三年第四季度开始至一九五四年第二季度末,共购进油料(包括油品折料,不包括棉籽)二九、六○四、五一○斤,完成任务三七、二○○、○○○斤的百分
We investigate the local quantum uncertainty(LQU)in weak measurement.An expression of weak LQU is explicitly determined.Also,we consider some cases of three spe
  在约275万年前北极冰盖正式形成后,地球环境开始呈现冰期、间冰期气候交替出现的特征,因此,北极冰盖在第四纪古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过去对北极冰盖长期演化的认识主要
This work explores the function of the noisy direct delayed feedback(NDDF)control strategy in suppressing the pathological oscillations in the basal ganglia(BG)
  选择黄土高原北部和黄土-沙漠交错带沉积速率较快的黄土-沙-古土壤序列,进行高密度独立的光释光测年,建立沉积序列可靠的时间标尺;选择能够指示降水量变化、古气候意义较为
会议
  北太平洋沉积物对研究亚洲内陆干旱区气候环境和新生代大气环流提供了重要信息。研究表明,25 Ma以来中、北太平洋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亚洲风尘,在西风北支流作用下,位于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