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市群温室气体本底特征及其潜在源区分析

来源 :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zlh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生态系统CO2的排放量是全球碳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增温以及区域气候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利用平均移动过滤法(MAF)对2014-2016年期间珠三角大气成分主站—番禺雷达站(GPACS)高分辨率的CO2在线观测资料进行了本底、非本底筛分,分析城市群本底浓度的季节分布和日分布特征,采用72小时后向轨迹聚类研究大气CO2的长距离输送特征,结合潜在来源贡献算法分析区域CO2的潜在源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大气CO2本底浓度为424.12±10.12×10-6,污染源和吸收汇的浓度分别为447.83±13.63×10-6和408.83±7.75×10-6.未经筛分的CO2浓度波动大,经筛选后的本底浓度波动小,表明珠三角地区大气CO2受到较强的区域或局地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影响.(2)区域大气CO2本底浓度春季最高,冬季次之,秋季较小,夏季最低.浓度的日变化在14:00-16:00期间最低,在凌晨5:00达到最高值.夏季的日变化振幅最大,其他季节的振幅比较平缓.区域本底浓度的这种季节、日变化特征是对流层大气热力、动力等扩散输送条件,以及植被光合碳汇吸收相互作用的结果.(3)影响珠三角地区大气CO2浓度抬升的气流轨迹在各个季节差别很大.全年来看,来自湖北、湖南高纬度地区的气团均能使珠三角区域CO2浓度整体抬升.春、夏季CO2浓度的抬升主要受到了来自越南南部、南海以及珠江口东南部海域污染气团的影响,但其潜在源贡献权重(WPSCF)值相对较低.秋季,以来自粤东沿海地区人为排放的污染气团的影响最大,是CO2的潜在源区.除夏季外,其他季节来自台湾东南部海域再迂回珠江口的气团的影响较高,是重要的潜在源区.
其他文献
Throughout worldwide,earthquakes have deprived lots of life and property.However,earthquakes cannot be predicted precisely in terms of the epicenter,time,seismic scale,and depth with various means.The
会议
时空变异研究是许多地学研究的基础,并使得地学相关研究复杂化.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次洪平均含沙量基本稳定,表现出时间上不变性的特征, 因此次洪总水量和总沙量可以用比例函数来表示(Zheng,M.G.,Cai,Q.G.,Cheng,Q.J.,2008.Modelling the runoff –sediment yield relationship using a proportional
会议
山地草甸是极易受外界干扰力影响而发生退化的具有较高脆弱性特点的植被类型。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已经使武功山脆弱的山地草甸生态系统出现严重退化。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项艰巨任务,它需要考虑到所要恢复的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多样性和其动态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武功山退化山地草甸生态系统恢复所面临的挑战是利用生态演替理论来完成并加速恢复进程,恢复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自维持的,由不同的群落或生态系统组成的能够满足
会议
针对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开发基于空间技术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信息管理工具。实现对小流域治理措施的空间化查询与展示、对流域档案资料的上报与管理、对工程实施进度的监督控制等功能。本系统的建成为管理部门提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能力提供有力的数据与技术支撑。
会议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利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之变化,并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榆林市12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的主控因子,剖析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机理及驱动因素在区域分布的差异.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可以概括为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政策制度因素,经济发展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我国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开展定量分析,并结合目前我国总量控制的主要工作,研究总量控制与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关联性,定量分析各项工作的贡献.结果表明,总量控制制度对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作用效果与自然因素作用效果基本相当;总量控制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次是促进社会经济绿色发展、控制污染排放、强化环保技术与管理水平提升;单纯开展点源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无法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
本文介绍了城市环境空间管控的概念内涵,通过对波特兰、斯德哥尔摩、伦敦、纽约等城市的空间管控体系的研究,总结了欧美城市环境空间管控发展策略,即集约型策略、疏散型策略、优化型策略和协调性策略.我国城市环境空间管控滞后于城市化发展,城市的发展布局、重大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与环境空间格局不匹配,出现了城镇建设不断挤占生态空间、城市绿地布局不完善等问题.对比我国城市环境空间管控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借鉴欧美城市
目的:对比分析南北方两城市襄阳市和唐山市空气质量,探讨其差异性成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通过空气质量报告相关网站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襄阳市和唐山市2014-2016年空气污染物浓度资料、污染物浓度变化及空气质量指数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PM2.5和PM10等污染物受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双重影响,北方比南方污染较严重,同一地域冬季最高,夏季最低,PM2.5质量浓度春季略低于秋季,PM10质
流域模型技术是当前水环境管理领域的有效决策支持手段,而区域营养盐管理(ReNuMa)模型是其中重要的技术T具之一.然而,由于其有限的算法架构,ReNuMa模型对枯水期的模拟存在普遍低估的现象.基于对相关模型算法的讨论,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使用一种基于动态地下水传输速率机制的新算法对原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在沙河流域开展了案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新增算法能够有效降低模型在枯水期的模拟误差
识别关键源区是提高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效率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采用SWAT模型对青岛市大沽河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模拟,并对SWAT模型率定前后的面源污染关键源区进行识别,分析了20042013年关键源区识别随时间变化特征及年内面源污染负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模型率定前后的TN和TP关键源区识别空间区域和面积比例相似.大沽河面源污染分布较为集中于大沽河中上游,模型率定与否对于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源区识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