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油钻井液中普遍存在的中子/密度仪器响应 ——对未解决问题的新见解(KK)

来源 :第46届国际岩石物理学家和测井分析家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98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模拟研究得出的结果,在酯基不含油(无油)钻井液中观察到的中子/密度响应是一种不规则的效应.含油,含水和含气储集层的情况都被考虑到了.结果表明:在装满流体的储集层中不曾想到的如气体一样(类气)的响应很有可能是含溶解气的酯基钻井液的侵入.酯最近被用来吸收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的气.得到的仪器响应由于很多因素存在会变得很复杂,这些因素包括温度、压力、酯基钻井液流体吸收气的多少、物质的侵入而非钻井液的侵入、储集层流体成分的瞬间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和何时测井有关,对于一个气层这种变化会很明显,而且有可能与仪器的设计有关.
其他文献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应力场进行了三维光弹实验模拟,结果表明,岩石力学性质和差异可能是盆心异常压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从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与韧性剪切带时空关系、变形变质作用、变形组构分析、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机理四方面对西大别地区高压-超高压变形变质作用进行了探讨.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在大别山地区广泛分布.本文在概略介绍其产出地质背景,岩石及矿物标志的基础上,根据大别山地区的降升剥蚀量,并利用热力学原理对其形成深度,压力(高压釜机制)进行了推算,对其形成机制与折返过程作了新的探索.
本文在分析东亚壳幔三维分层结构方面提出"上地壳新生的NE-NNE向构造-中下地壳老的EW-NWW向构造-上地幔NNE-SN向构造"组成的"三明治"式立交桥构造,并用长江中下游-鄂东南成矿区、西秦岭南带金矿化区和胶东金矿集中区广西丹池成矿带的壳幔结构与区域成矿的资料,论证"三明治"式壳幔结构是控制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
应用构造作用力影响静水压力的理论,用构造校正方法测算玲珑-焦家式金矿典型矿田的成矿深度.焦家金矿Ⅰ、Ⅱ号矿体形成深度为2243.6m±,Ⅲ号矿体脉群形成深度为1632.38m±(105Ma±),玲珑金矿田四期成矿的深度分别是3454.97m±(213Ma±),1914.42m±(100.28Ma±),1090.97m±(80.67Ma±)和720.55m±(71.86Ma±).这些结果已被近年深部
通过地壳深部压力状态及高压、超高压岩石研究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对现行的认为地下岩石处于静止液体状态的认识,对基于这种认识而采用的压力=深度×比重算式提出质疑.本文将把地下岩石看成固体(有流变性),并按照固体力学的非均匀受力模式探讨地下多元力源的应力状态,寻求合理的深度计算方法.可以确信,目前把超高压唯一归作为重力引起的深度算法是明显夸大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深度.在地下多元力源及非均一性的基础上,建立考
对矿物学和粘土体积的认识是准确评价地层的基础.在碎屑岩油气藏,从测井曲线得到的粘土特征是关键的,因为它影响到许多重要的石油物理特性参数,比如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尼日尔的三角洲地层主要由开阔海大陆架的相系列和浪控临滨环境组成.与这些地层有关的矿物主要是石英、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的混合物,并有微量的长石、黄铁矿和碳酸盐.传统的以天然的伽马射线为基础的测量值,常常过高评价粘土和泥质体积,
温室气体排放物,尤其是二氧化碳(CO2),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含盐水层封存二氧化碳被认为是一个减少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的有希望的方法.由美国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提供资金,在2002年开始了在Frio盐水层处理试验.经济地质局(BEG)是工程指导者,许多国家实验室及私人机构参与合作.BEG在美国各处观测了许多含盐水层,找到一个理想的地层和位置:得克萨斯州达顿Liberty油气田南部.用F
油-气井生产测井(PL)产生出一个流量和压力随流体流入井眼的深度而变化的记录.流体可以是油、水、气,或者是这三者任意组合的混合流体,取决于储集层类型和井压、井温.通常用转子流量计(即涡轮流量计)测量平均流体速度.总是假设涡轮流量计的旋转速度与流过转子叶片(即涡轮叶片)的体积平均(加权的持率)相速度成正比.当流体密度相近时,例如在一口油-水井中,这一假设是合理的.然而,涡轮流量计对流经它的最稠密相最
产出剖面和注入剖面是油藏合理开发所需的十分重要信息.一般产出剖面和注入剖面由生产测井仪(PLT)测量获取.然而,对于许多类型的井,如抽油井、高压/高温(HP/HT)井、低产率井,传统的生产测井仪可能无法使用,或者是价格昂贵,尤其是对于水下油井的完井.现场经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非传统方法可以应用于划分产出剖面和注入剖面.本文将介绍两种最新研究出的获取流量剖面的非传统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建立在实时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