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法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应用思路

来源 :2016年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薄层色谱法,又简写为TLC,常用于中药成方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定性鉴别.由于该方法鉴别专属性强,使用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故应用广泛,在目前的药品质量标准定性鉴别中(如中国药典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已大大地超过了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光谱鉴别.
其他文献
心肌梗死(AMI)是常见危重病症,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防治心肌梗塞方面显示一定效果、并能改善患者愈后,尤以基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为特色.本文就部分中成药治疗心肌梗死临床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AM工中医临床辩证论治提供参考。
肺心病的发病机理,不外乎内因(脏腑亏损)与外因(风、寒、湿等病邪)相互影响的结果。肺心病的病情复杂多变,在治疗中必须详查病情,在中医辩证治疗的原则指导下,既要强调对肺心的治疗,又要着重对心脾功能的调理。临床上要抓住“虚”与“实”两个环节,分别采限“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顾”的原则。
中医治未病是中国独特的健康文化,具有丰富的预防保健理念内容和方法.《黄帝内经》提出的治未病思想的精髓在于防重于治,医学发展至今,这一观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现代医学的理念也由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保持健康方向转变,因而治未病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本论文概述了中医治未病的发展源流、思想内涵及现代临床应用,并进行了临床研究中医治未病的文献分析.
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是《伤寒论》里非常重要的两首方剂,一治风寒外感表实证,一治泄热壅肺证,这两个方子只有一味药不同,即麻黄汤中臣药用桂枝,而麻杏石甘汤臣药则用生石膏,两方都有麻黄、杏仁、炙甘草.在运用经方时时一定要注意各药物之间的比例和煎煮时间,如果随意加减药量、延长或缩短煎煮时间,都会降低方剂应有的疗效。
本文主要阐述骨质增生症与痹症在病因病理病机上的异同,骨质增生症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消溶法,对已疏松的骨质恢复、消除已形成的增生物。痹症主要是风寒湿(热)气入侵人体的外邪并加活血养血通络为大法。
颜氏内科膏方强调明辨疾病病机、审机论治;分析体质差异,量体用药;条畅气血阴阳,以衡为期;重视脾胃功能,以喜为补;配方动静结合,通补相兼,并举膏方医案一例借以分析.
中药品质鉴定是中药标准化与国际化的基础.掌握中药性状鉴别是从事中药鉴定工作者所必备的基本功.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鉴别中药材的外观性状,进而判别药材真、伪、优、劣的简便方法,称为性状鉴定法。
通过中医乙型病毒发生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本病的发病不仅与肝有关,同时与脾胃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从而论述了本病无论在急性期,慢性期都应从脾胃论治,始终顾护脾胃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理论,脾主肌肉,肾主骨,肝主筋,滑膜炎就相当于淤血阻络的病机,关节腔积液即寒、痰、湿、热、痕至津液代谢失调。因此临床注重肝脾肾治本,活血祛疲利湿止痛治标,再结合上、中、下即颈、腰、膝用药各有侧重,加减灵活便能有立竿见影之效。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中药汤剂煎服法和中药服药方法与临床疗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药汤剂是中国中医药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在防治疾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目前仍为中医药临床应用的常用剂型之一.然而在人们日常的观念中,往往只注重方药,认为处方用药决定疗效,而对煎服方法却不太重视.殊不知,方药虽中病,煎服法亦很重要,是决定处方用药药效能否最大发挥的关键环节.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