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及启示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已日趋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评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诸多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使政府能从定量上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和状况,为制定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为区域中各企业的科技发展提供信息,分析其优、劣势,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科技竞争力.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宏观地分析和评价各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保持经济增长的根本要求.国内很多学者都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设计原则及具体设计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本文重点通过对这些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的简单分析和评述,归纳了我国研究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内容.此外,针对如何更好地完善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并取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出了一些建议,从客观角度出发,建议在评价时,应博取众长,根据具体情况综合使用几种评价方法;另外,应参考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同时注意消化吸收和创新;从主观角度而言,应构建起研究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专家共同体,形成强大的创新意识流.从而为我国今后的区域科技创新问题研究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他文献
大米镉超标掀起了又一轮食品安全担忧,也引起了公众对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的关注。本文在调查研 究典型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范管理机构、立法情况的基础上,就我国目前存在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提出 了自己的建议。
去冬今春长江中下游大面积长时间干旱,给当地群众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这使得尘封已久的 西线调水议题又被重新提出来。然而,这次的西线调水工程规划更加宏伟,即从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调 水到新疆等西北地区,称为“大西线”调水。西线调水规划自上世纪90 年代提出以来,学界及实务部门就争论 不断,但基本限于国内法范畴,围绕政治、经济、技术等展开。从国际法特别是国际环境法和国际水法的角度 来看,“大
在CPI不断攀升的过程中,通货膨胀成为现今中国经济学界最热门的话题.而中国经济在不断开放自身、完善自身的过程中,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也日益复杂,我们似乎很难用某一种经典理论来完全诠释当前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现象.价格的传导、中国现阶段正在经历的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成本上扬、人们不断调高的通胀预期、泛滥的流动性、无法避免的来自全球通胀因素的影响……所有的这些都在支撑着本轮通胀的发生与持续.而决策者们开始采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冲击金融领域,而且影响到实体经济:不仅冲击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影响到发展中国家;不仅对中国东部沿海城市造成较大冲击,而且对中部地区城市也产生重大影响.冷静分析金融危机对中部城市的影响,并且提出针对性建议,对于中部城市转危为“机”加快发展,缩小与东部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汲取了马克思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学说和现代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精髓,因此,利用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阶段中国对外贸易中存在问题的实质,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探索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模式和道路,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所面临的困境,指导我国对外贸易得以走上可持续发展良性前进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先对FDI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事实上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FDI与环境保护可能存在相互的负面影响,也可能存在相互的正面影响.然后作者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中对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由于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加工为主体的出口贸易模式,因此,“中国制造”首当其冲地受到此次危机的冲击.本文从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出口受创入手,分析了其根源在于我国现行出口模式内生的脆弱性,最后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转变中国出口贸易模式,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措施.
日本推进“东亚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思路是向各国宣传日本处理废弃物、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经验,进行政策对话;会同各国采取协调措施,实现东亚整体的循环资源的适当利用和处置;结合各国的具体情况,促进各相关主体的积极参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当的分工;构建经济实效的静脉物流体系,提高静脉物流的经济性和效率性;区分不同阶段,分别解决不同课题.目标是促进东亚国际循环型社会的形成和构建东亚国际资源循环体系.主要内容包括
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极其复杂,但是美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共荣关系”是造成危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场危机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必然结果,是全球生产一消费链条不可持续的必然结果.
随着农产品贸易谈判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越来越低,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削弱.本文对此作了深入研究,运用相关分析手段得出结论:在农产品进口的影响因素中,关税效果最明显,关税配额也影响进口.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的适度保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