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若干问题探讨

来源 :第七届江西省肿瘤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f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切除术中肿瘤容易受到牵拉和挤压,从而增加了癌细胞播散和术后复发、转移的机会。因此,肝癌肝切除术在做到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坚持无瘤技术无疑将减少肝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通过对手术切口的设计和保护以及减少术中探查对肿瘤接触技术的探讨,介绍了原位肝切除技术、解剖性肝切除技术及术中物理疗法的应用。指出,肝癌术中应严格遵守无瘤操作技术,努力克服和避免因手术操作不当所导致的肿瘤细胞残留甚至播散,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供肝癌病人的无瘤生存率,延长术后存活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拔T管胆漏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8因拔T管所致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8-32d拔管;术前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营养不良2例;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另3例经再次手术行腹腔引流治愈。结论 拔管时间个体化,手术操作规范化;发生胆漏立即行原窦道置管引流,引流不畅,腹部体征加重应果断开腹探查行腹腔引。
会议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肝动脉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至2004年5月共施行11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其中行经典原位肝移植2例,9例行改良原位肝移植,供体肝总动脉与受体肝固有动脉吻合8例,供受体肝固有动脉与肝固有动脉吻合1例。供者肝总动脉加用髂动脉与受者腹主动脉架桥吻合,1例肝右动脉与受者胃十二指肠动脉吻合,结果 1例术后30天肝动脉血栓形成,行再次肝移植,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
会议
目的 探讨晚期肝门胆管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对晚期肝门胆管癌分别在ⅢⅣⅤ或Ⅵ段行多处肝肠内引流术。结果 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平均生存期12月。结论 裙边式肝肠内引流术是治疗晚期肝门胆管癌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
会议
目的 探讨拔除T管后胆漏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了我院6例T管拔除后发生胆病、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998年—2003年的发病率为1.7%,其中合并糖尿病1例,低蛋白血症2例;2例在24小时内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4拔管痊愈;4例经保过治疗成功.结论 T管拔除时间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适当延长手术及拔管应规范.
会议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对18例重症胰腺炎治疗,生长抑素用思他宁并按6mg/d持续静脉滴注,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有下降。结论 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有较佳的治疗效果。
会议
目的:对联合脏器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自主998至2003年共对24例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术,其中全胃加胰体尾、脾切除6例,全胃加脾切除4例,近端胃加胰体尾、脾切除1例,近端胃加脾切除5例,全胃加横结肠部分切除3例,远端胃加肝左叶外侧切除3例,残胃加胰体尾、脾切除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3.1%、31,6%、15,7%. 结论:对进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评价利妥昔单抗与CHOP联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指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的B细胞性NHL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与单纯化疗相似,可作为该病目前的首选方案。
利用人卵巢上皮性癌荷瘤裸鼠建立卵巢癌不良心理应激模型,对荷瘤裸鼠给予顺铂(DDP)进行治疗,观察在化疗和非化疗两种状态下,不良心理应激对人卵巢上皮性癌荷瘤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53、NFκBp5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不良心理应激在人卵巢上皮性癌荷瘤裸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上对卵巢癌患者进行心理和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指出,不良心理应激可导致人卵巢癌荷瘤裸鼠p53、NFκBp65的蛋白表达增强
文章对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及诊断进行了综述,指出,目前防治宫颈癌的关键在于普查、早诊断及合理治疗宫颈癌癌前病变,根据病变的级别、病变范围、患者年龄、婚育状况、随诊条件及技术设备等因素综合考虑,力求权衡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以选取合适的处理措施,避免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
子宫颈病变是较易发现和诊治的,可通过“三阶段”诊断步骤,即细胞学—阴道镜检—组织学检查,进行及时、简捷的诊治。同时鉴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病因学研究的新突破和先进诊疗技术推广应用,现代CIN治疗注重个体化、人性化和规范化。通过建立宫颈癌的筛查制度和方法标准,规范治疗,以达到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生,甚至消灭子宫颈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