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睡眠与其1岁时认知发育相关性的探讨

来源 :山东省儿科2016年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b_lzh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家庭自然环境下,对足月新生儿的睡眠/觉醒状况进行客观监测,并与其1岁时的认知发育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新生儿睡眠与认知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腕表式睡眠活动记录仪,对39例足月新生儿的睡眠/觉醒状况进行连续60小时监测,采用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Bayley ofInfant Development,BSID)测定其1岁时的认知发育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DVR(Distal volaris radius)掌侧解剖角度锁定板系统治疗OA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共收治C型桡骨远端骨折65例71腕,其中C1型22腕,C2型35腕,C3型14腕.年龄22到83岁,平均62+/-4.5岁.手术采用掌侧Henry入路,纵向距桡骨桡侧缘越5mm切开旋前方肌,骨折复位,内固定后仔细修复旋前方肌.
目的 观察后路内固定在幼儿腰椎结核合并截瘫的应用效果。方法:由于儿童纤维化及终板软骨血管及淋巴管的存在,加上儿童推前筋膜及骨膜与推体相连疏松,儿童脊柱结核容易在不同节段间传播,易于在潜在腔隙扩散。所以,与成人相比,儿童脊柱结核累及节段常较多。此外,儿童脊柱结核容易产生畸形,出现神经损害症状。
目的:了解潍坊市城郊小学生肺活量现况及其与形态发育指标的相互关系,掌握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拟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潍坊市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6所小学,然后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8-12岁的3612名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测量,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构建影响肺活量的回归方程模型。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干预对脑缺血缺氧幼鼠大脑海马区神经元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蛋白表达及尼氏体的变化,探讨幼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早期运动干预有效性的疗效机制。
目的:了解潍坊市城乡小学生呼吸功能的现状以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拟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潍坊市6所小学,然后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小学三-六年级的38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肺活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中国抽动秽语综合征(TS)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QOL),为更有效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107例TS儿童和107例对照者,根据主观生活质量问卷、中国版家庭环境量表和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的调查来评估主研究对象观生活质量和相关因素。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对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病房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12例,给予口服左乙拉西坦,剂量自5mg/(kg.d)开始,1周后加至目标剂量10mg (kg.d).由患儿家长、主管医师、康复训练师分别于用药前、用药6周、12周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主管医师于用药前、用药6周、12周时分别进行上肢技能质量测试(QUEST).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脑瘫痉挛性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0例脑瘫痉挛性尖足患儿,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结合推拿组40例,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推拿加肌电生物反馈组40例,应用背屈角度测量、表面肌电(SEMG)分析技术和选择性控制评价疗效,对治疗后8周两组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肌电生物反馈技术组治疗8周后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结合推拿组(P<0.05).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主要应用于成人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功能康复、吞咽障碍的治疗以及脊髓损伤后的康复等,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和成熟的经验,而在儿科康复领域中由于受年龄、疾病严重程度、认知水平和配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有限,尤其是在脑瘫康复方面。本文对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基础理论与常用仪器进行概述,分析总结该技术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包括主要适应症、参数设定、疗效与评估方法等。
唾液控制障碍是脑瘫患儿导致流涎,影响患儿面部美容、发音、进食、社交和心理健康等。本文检索近年来脑瘫流涎症的病理因素、主客观评估方法、流涎的各种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