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合金化Ca处理高强钢中夹杂物演变规律及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来源 :201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a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铌合金相比,钛合金的价格相对低廉,提钛降铌的合金化技术有助于降低高强钢的成本,因此,钢铁企业及科研机构纷纷开展钛微合金钢的开发研究。但钛在钢液中的化学性质很活泼,O、N、S 等元素会消耗大量的Ti,减弱了TiC 的析出强化效果,最终导致产品的强度性能波动较大,限制了其工程化应用。减少钛的损耗、避免钛-铝复合氧化物造成的水口堵塞及细小含钛氧化物对微观组织的影响等系统研究鲜有报道,有必要深入研究钛合金化工艺对Ti 收得率影响,为钛微合金钢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SAE8620齿轮钢为含硫铝镇静钢,对氧含量要求较高。高碱度精炼渣系有利于降低钢中氧含量,但也更容易脱硫,使硫在钢液中不稳定。同时,高碱度渣系也会给钢液带来较多的钙,从而容易生成CaS夹杂物造成水口堵塞。
上世纪五十年代,启普曼(Chipman)和瓦格纳(Wagner)分别从试验归纳和数学推导两个不同角度提出了稀溶液中溶质活度系数计算的相互作用系数理论。发展至今,该方法已成为确定多元系溶液组元活度系数的一个基本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
会议
采用一种等温TG 装置,研究了Fe2O3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气相还原动力学.与传统商业热重设备相比,该装置可在准确控制反应气氛的条件下,研究大质量样品(<200g)的等温及变温热重.实验在不同气氛(CO、CO-CO2、CO-CO2-Ar)下测定了0.5g Fe2O3 粉末样品在700℃、800℃和900℃下的等温热重曲线,并用未反应核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
我国锌资源储量及储量基础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同时我国也是锌生产和消费大国。锌的冶炼工艺分为火法炼锌和湿法炼锌。火法炼锌由于其能耗高、生产率低已逐渐被湿法炼锌所取代。湿法炼锌可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生产规模大、能耗低、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在工业上占主导地位,锌总产量的80%由湿法炼锌制得。
以八元CaO-SiO2-FeO-Fe2O3-P2O5-Al2O3-MgO-MnO 钢渣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钢渣的二元碱度B和Al2O3 含量的改变对钢渣中的磷酸盐选择性富集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图像分析软件统计分析热处理后渣样中的磷酸盐富集相在钢渣中分布情况。结果 表明:钢渣中的磷酸盐富集程度是由钢渣中二元碱度B 和Al2O3 含量的共同作用决定的。
随着市场的膨胀,中国的钢产量已经跃为世界首位。目前我国的粗钢产量已经超过8 亿吨,而钢渣产率为粗钢量的10~20%,如此大的钢渣产量其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部分钢渣堆弃而未被利用,不仅占用大量良田,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因此钢渣处理及其再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以硅钙合金作为脱磷剂,采用CaO-CaF2 作为覆盖渣,对高磷硅锰合金进行了还原脱磷实验研究。实验在硅钼棒炉及氩气保护中进行,并采用ICP 光谱仪和XRF 分析技术,重点考察了硅含量对硅锰合金脱磷率、熔体氧势、磷活度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硅含量的增加,硅与氧化钙在渣金界面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游离钙,钙从熔渣扩散到合金熔体中并与磷结合,生成磷化钙,从而提高了脱磷率。
在高铝钢连铸过程中,新型CaO-Al2O3 基渣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结晶的问题,即结晶产物多样化、结晶能力太强等。本工作针对CaO-Al2O3 渣结晶的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了各种添加剂对CaO-Al2O3基渣系列渣结晶行为的影响。
采用热膨胀仪测试研究了微合金钢连铸坯在5℃/min、10℃/min、20℃/min 三种冷却速率下的瞬时线性热膨胀系数和体积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Ar3 和Ar1 的值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下降;当冷却速度增加时,在新相的形成过程中的热膨胀系数的峰值明显朝低温移动;单一奥氏体相的线性和体积的热膨胀系数稳定在-2.21x10-5℃-1 和-7.0x10-5℃-1 左右.此铸坯相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