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3D DCE MRA不同速率团注对比剂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四届全国神经和头颈部放射学学术会议暨重庆市医学会第七届放射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afaff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探讨了三段移床下肢DCE MRA不同速率分段团注对比剂的临床应用。指出,腹主动脉及骼股动脉管径较大且血流速度较快,快速率注射对比剂,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就越高,血管信号越强。小腿段动脉管径较小且血流速度较慢,慢速率注射对比剂可使对比剂在血管内停留时间延长,静脉回流延迟,且扫描延迟时间较易控制。不同速率分段团注对比剂既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又维持了足够长的注射时间和扫描期间血管内的对比剂高浓度,并减少了静脉回流干扰,因此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图像。
其他文献
该研究设计对1000例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MSCT血管成像,评价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变异,重点描述Michels分型以外和文献极少或从未提及的解剖变异类型,以期扩展相关医学工作者对该领域的认知范围。指出,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存在广泛的解剖变异,MSCT血管成像有助于了解其变异的详情,对于腹部血管外科手术计划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存在广泛的解剖变异,MSCT
对20例肝硬化患者应用多回波梯度回波序列,采集一组多回波原始图像,将原始图像进行处理获得R2*和T2*分布图。两位医师分别独立测量R2*值,取其平均值。肝硬化组R2*值与正常及纤维化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ROC曲线分析,以期评价MRI R2*在肝硬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对49例肝纤维化患者行MRI常规序列扫描,并应用多回波梯度回波序列采集一组多回波原始图像,将原始图像进行处理获得R2*和T2*分布图.两位医师分别独立测量计算R2*值,取其平均值.49例患者均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并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对各组R2*平均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ROC曲线分析,以期评价磁共振R2*在肝纤维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指出,肝脏R2*值随纤维化程度加重有增加趋势,但并不能敏感地诊
本文旨在探讨肝脏磁共振R2*成像的可行性及最佳后处理方法。指出,不同观察者间、同一观察者前后2次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且高度相关,肝脏行R2*成像研究有良好重复性;各年龄阶段R2*值没有统计学差异,≥50年龄组R2*均值相对较大;不同性别R2*值有统计学差异,男性R2*值较女性大。
建立健康中国人20~60岁年龄段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相位像测量肝脏铁沉积的基线,探索SWI相位像在定量测量肝硬化患者肝脏铁沉积的应用价值。指出,20~60岁健康中国人SWI相位像测量肝脏铁沉积的基线为1973SPU。肝硬化患者肝脏内轻、中度铁沉积时SWI相位像和R2*均可以无创性活体定量测量肝脏铁浓度。
本文旨在认识肝细胞癌在SWI序列上的影像表现;对比常规磁共振T1、T2序列与SWI序列显示肝细胞癌的图像质量以及肿瘤边缘和肿瘤内部结构的影像特点。指出,SWI可以成功的用于腹部成像;SWI序列在肝细胞癌的边缘、出血产物、静脉及背景等方面的显示较常规T1、T2序列具有一定优势,是常规扫描序列的一个有益补充。
对88例临床诊断肝硬化的患者行常规磁共振T1、T2扫描及SWI扫描。分别计算三种序列对肝硬化结节的检出率,在检出结节的图像上定量计算肝硬化结节和结节周围肝实质的信号强度比以及对比噪声比并计算检出结节的数量。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肝硬化结节的图像质量及其对结节的检出能力。指出,SWI序列可以用于肝脏扫描,SWI图像在图像质量和肝硬化结节的的检出率以及扫描时间上优于常规TI、T2序列,是常规磁共振扫描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CT表现,以期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
分析腹壁肿瘤及瘤样病变的CT表现,旨在提高医师对腹壁肿瘤及瘤样病变的认识,并评价CT在腹壁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指出,CT是目前诊断腹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主要手段,能较准确定位病变,但对病变定性仍有一定的困难,最终需要病理证实。
3D DCE-MRA对下肢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高,是一种无创、无辐射、安全有效、对比剂肾脏毒性小的检查方法,可多角度、全方位观察整个双下肢血管树,有利于血管的整体分析。但是它对下肢细小动脉的分辨率仍需提高,仍存在过分评估血管狭窄程度、无法识别动脉斑块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