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混凝土砌体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

来源 :全国第十届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一座6层配筋混凝土砌体结构住宅单元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构计算模型考虑层间剪切变形,层间刚度采用线弹性模型。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说明动力分析中所用的结构计算模型、恢复力模型和参数以及计算程序是可行的。在不同地震动情况下结构纵向变形大于横向变形,证明结构的纵向抗震能力比横向低;设置芯柱一构造柱的砌块结构能满足7度抗震要求。本文的分析结果能够为配筋混凝土砌体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自锚式悬索桥的受力特性与地锚式悬索桥的受力特性迥然不同。本文对一座自锚式悬索桥进行了结构的系统可靠度评估。通过对该桥结构系统主要失效模式的判别,找到结构的薄弱部位,为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相类似桥梁结构的设计分析提供参考。计算结果表明:该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系统可靠度较高。对于自锚式悬索桥这种复杂桥梁结构,存在为数众多的主要失效模式,采取全局β约界法搜寻系统主要失效模式以及运用改进微分等价
异形柱框架结构柱截面形式特殊、节点区比较薄弱,规范对异形柱框架轴压比控制较严,使结构高度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结构——异形柱框架CS墙板结构,在对异形柱框架结构试验结果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的基础上,对异形柱框架CS墙板整体结构进行了推覆分析。结果表明,CS墙板提高了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强度与刚度,使其抗震性能有较大改善。
在9块型钢肋钢-混凝土组合板的试验基础上,以型钢肋形式、组合板厚度及栓钉为主要参数,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组合板的破坏形态、特征及承载力、变形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较真实地模拟了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由开裂、屈服直到破坏的全过程。从理论计算角度作了非线性分析,为进一步了解其力学性能和组合板构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钢筋混凝土悬臂柱在受倒三角形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建立了屈服位移角、塑性位移角和极限位移角的位移公式。通过对收集的45个混凝土柱在固定轴向荷载和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四种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模型,建立了约束混凝土极限压应变与配箍特征值的计算式,最终导出了剪跨比、轴压比、配箍特征值和极限位移角的关系式。以极限位移角作为变形指标,计算了为满足限定的变形需求所应设的最小
基于工程特殊需要,提出了型钢肋钢-混凝土组合板这一新的组合形式,型钢肋采用工字钢、矩形钢管、T形钢三种形式,分为三组共9块板进行了试验研究及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型钢肋钢-混凝土组合板具有承载力高、延性良好的特点,即这种组合板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同时三种肋型板各有特点,并在文中作了分析比较,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工形肋钢-混凝土组合板更适合于工程应用。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结构的耐火性能。利用结构火灾专用分析软件SAFIR,对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梁、异形柱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火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相对于其他自编程序和通用有限元程序来说,SAFIR有一定的通用性和较高的准确度,而且计算效率高。本文工作可以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或结构抗火设计提供参考。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由斜拉桥和悬索桥结合衍生而成,吸收了两者的优点,具有超大跨越能力,对该桥型特点及工程适用场合作了总结。收集了世界各地35座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设计方案和实桥资料,对其地域分布、发展历程、跨径、工程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我国提出的设计方案最多,而美国建造实桥最多,主跨超500m的方案约占2/3,主跨超过1000m的超大跨径设计方案约占一半,近年来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某斜拉桥静、动载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结合理论计算,对该桥梁结构的实测应力、挠度及振动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方法可靠,施工质量优良,桥梁刚度和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和成桥试验提供参考。
近几年来对缆索桥抗风稳定性研究常见于各期刊,但大多是针对悬索桥和斜拉桥的,针对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甚少,对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则是空白。以金州海湾大桥方案桥(132m+400m+132m)为背景,采用三维分析方法进行空气静力分析,从抗风稳定性角度探讨了几种因素变化对于结构体系的影响,找出了各因素的影响幅度,所得结论可为其他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RC框排架结构体系是火电厂主厂房常用的结构形式,由于工艺的限制,结构存在严重的错层、缩进、楼板不连续等特点,地震作用下结构受力和变形复杂。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传统的RC框排架结构已不能满足高烈度地区结构刚度及承载力要求。本文以国内某1000MW机组钢结构主厂房为原型,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提出了在主厂房结构中分散布置剪力墙,并在排架部分横向增设支撑的新型结构形式。研究表明,新型主厂房结构动力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