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对照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中国布-加综合征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病因尚不明确,我们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来探索可能存在的遗传方面的因素.方法 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3例与健康对照3例,采用Agilent Human lncRNA(4*180K)芯片分析.差异基因筛选标准为上调或者下调倍数变化值>= 2.0且P值<= 0.05,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经筛选后发现有差异表达的mRNA总共203个,其中表达上调的有63个,下调的有140个;差异表达的lncRNA总共437个,其中表达上调的有227个,下调的有210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析后发现差异表达基因的mRNA Biological Process主要集中在免疫反应调节、病毒转录、免疫应答、病毒生命周期、病毒感染过程以及病毒基因组复制的负性调节;Cellular Component主要集中在核糖体、MHCⅡ型蛋白复合体、细胞骨架以及免疫突触;Molecular Function主要集中在核糖体结构构建、肽类抗原结合、MHCⅠ类受体活动、蛋白抗原结合以及IgE结合.通过KEGG数据库的Pathway分析,发现所有差异表达基因的mRNA主要集中在抗原处理和递呈、移植物抗受体疾病、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动、微量元素吸收以及金葡菌感染.结论 我们推测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发病,首先存在免疫方面的缺陷或者是存在对某些病毒或细菌的易感性,这是重要的体内触发因素,在此基础上体内出现炎症应答反应,从而继发产生一系列的连锁生物学过程,可能包括有下腔静脉内膜的损伤、内膜代偿性的修复和增生、内膜下纤维细胞的刺激性迁移和增生、炎性反应继发的肉芽组织以及其后可能出现的血栓形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应用,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50例,通过磁共振显示HIZ征象及椎间盘造影明确,分别采用局麻下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减压射频消融术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及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分别评估术后
目的:探讨双源CT新虚拟单能量图像在CT肺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及该技术在可疑肺动脉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4月50例临床疑似肺栓塞并行CTPA检查的患者,采用西门子双源CT后处理工作站使用100和Sn140Kv图像产生40~190KeV 16组新虚拟单能量图像及60KeV传统虚拟单能量图像,比较新虚拟单能量图像与传统虚拟单能量图像的主观图像质量和客观图像质量差异是否有统计学
Objective: To relieve constipation after TACE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primary or secondary liver cancer.Methods: We established a care bundle,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national guideline
目的 为解决目前移动DR曝光时辐射防护的影响,针对现有红外与电磁式遥控曝光的弊端,增强对医护人员的辐射防护,开发设计一种基于WIFI网络技术的移动DR无线曝光系统。方法 通过对WIFI组网方式、智能手机终端和WIFI曝光控制节点的设计,结合当前互联网技术和手机APP软件开发技术,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移动DR曝光无线控制系统。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基层医院胸部外伤最常见的损伤就是肋骨骨折,以往主要是依靠线胸片诊断,以及后来的胸部平扫骨窗来诊断,对于不完全性骨折容易漏诊,并且定位较困难。三维技术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显著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本文就我科2012年6月~2015年10月对406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CT三维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40
Purpose: Although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has emerged a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breast cancer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there still lacks standardization of quantit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
目的 探讨B2型胸腺瘤的CT平 扫及强化特征.方法 按WHO(2004)胸腺瘤病理诊断分类标准,对24例经手术及病理免疫组化确诊的B2型胸腺瘤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平均年龄(43.92±17.54)岁,其中男13例,女11例;其中有3例为B2/B3混合型.所有患者中以重症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有9例.所有患者中21例行CT平扫并增强,3例仅行CT平扫;肿块长径小于3cm的9例,3cm-5cm的7例
目的 探讨电压智能决策技术(KV Assist)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患者腹部增强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0例腹部增强CT扫描患者按扫描时间随即分为实验组80例(KV Assist)和对照组80例(常规120kVp),再根据BMI值分为4个亚组(A:BMI<18.5kg/m2;B:BMI18.5~23.9kg/m2;C:BMI24~28.9kg/m2;D:BMI≥29kg/m2).对各
目的:评估C T、MRI和US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比较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从而有效检出恶性结节,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方法:临床上怀疑有甲状腺结节的病人均进行MRI、CT、US检查,对不符合准入标准的患者进行剔除,最终选择30例患者进行分析,三种检查技术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判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建出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然后进行配对资料的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的3D-T1-SPACE 序列扫描在脑血管斑块狭窄及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行MRI 3D-T1-SPACE、MRA、颅内血管MRI高分辨检查的MRI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5年10月行MRI检查,并通过临床诊治证实脑血管斑块狭窄及栓塞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2-81岁,平均(60.8±12.1)岁.患者因头昏、四肢无力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