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区积雪分布特征及雪灾等级评估研究

来源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12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直接对对流层中层大气产生影响,其独特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影响着东亚甚至全球的环流形式。西藏地区在青藏高原地域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对西藏地区积雪分布特征和积雪等级的评估研究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研究建立一种能够反映降雪总量、降雪强度、降雪范围和积雪时间的综合预估模型。这一模型的建立能够帮助研究高原积雪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气候的变暖,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增多,不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已十分脆弱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不可逆的。冬季极端气温事件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农牧业、电力、交通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气温偏低,对交通、电力、通信、人民生活等方面会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对易感人群来说,冬季严寒可能是致命的;而气温过高,则有利于病菌及病虫害安全越冬。本文利用1961年以来宁夏
利用实时观测资料和雷达风廓线资料,分析了2015年5月11日华南地区大到暴雨过程的天气背景和环境场特征,探讨了闽西地区中尺度地形对暴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形成了2个暴雨中心分别位于武夷山西侧和广东地区,龙岩地区降水较小.闽西大山对气流有阻挡和抬升作用,对暴雨强度和分布有明显影响.
本文使用江门市1961~2010年期间的逐日降雨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前汛期大暴雨过程的500hPa高度场进行信号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门市前汛期的大暴雨500hPa信号场具有强信号和弱信号两种类型,强信号型出现频率为81%.在强信号类型中,根据信号场显著出现的地域分布可分为4种类型,第一类强信号中心在90-115°E、10-30°N区域;第二类在85-100°E、45-55°N区域;第三
本文利用甘肃和青海境内经度从97度到104度范围内的25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量及NCEP日四次再分析资料,统计了2001~2010年甘肃中部青海东部秋季连阴雨的降水次数,持续日数及降水强度,分析了该地区秋季连阴雨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影响系统,以及连阴雨时期和物理要素的平均场,揭示了连阴雨的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秋季连阴雨主要以一槽一脊环流形势出现,表现在乌拉尔山为弱脊,新疆地区维持一低槽,有的甚至成
为了深入了解沈阳地区大雾发生规律及与相关气象因子关系,进而更好地开展大雾预报,利用沈阳市1951 2011年大雾资料,分析了沈阳市大雾气候特征及与气象条件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沈阳雾日年总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但不同阶段存在差异.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末雾日年总量维持较高水平,70年代末期—80年代中后期雾日年总量明显减少,在此之前雾日呈快速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期雾日年总量突然增高,
龙卷分为超级单体龙卷和非超级单体龙卷,超级单体龙卷由超级单体风暴产生,通常与中气旋相联系,非超级单体龙卷与非超级单体风暴相联系,通常与边界层内小尺度的涡旋气有关。非超级单体龙卷的发生频率远大于超级单体龙卷的发生频率,相关的研究非常少。本文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中尺度数值模拟,对发生在黄淮流域的2次EF2级非超级单体龙卷风暴进行诊断,重点分析非超级单体龙卷的低层流场结构和形成过程。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位于中国气候分界线秦巴山脉的南麓,同时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与四川盆地交汇地带"龙门山断裂带"的北端,1975年的松潘-平武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的芦山大地震等强烈地震发生后,"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山脉的区域性地震后效应的地质灾害显著发生,强降水叠加的地质灾害效应也愈加明显.因此,"龙门山断裂带"地区的强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的研究对气象和地质领域的防灾
冰雹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具有特定地理、地形环境区域的触发而产生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中所形成的强局地性灾害性天气事件。新疆是我国西北地区冰雹灾害多发地区之一,春夏两季冰雹出现频繁。新疆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加之以戈壁为主的下垫面致使新疆的气候形成了具有明显差异的南、北疆两大气候区,南北疆又包含许多光热资源,水分资源,下垫面等各有其色的具有局地地形特征的小气候区域。所以,在同样天气
10~30天时间尺度的延伸期预报已成为天气-气候无缝隙预报体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对于延伸期预报方法研究主要是根据季节内振荡的传播,如孙国武提出的低频天气图法、根据MJO振荡(30~60天周期)传播的延伸期预报法。目前延伸期预报主要应用于强降水、台风、寒潮及灾害预估。本文从中国756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中提取出四川49个国家站2000年~2010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数据,并对其日平均降
以往研究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重庆夏、秋季降水密切相关,相关系数超过95%.当副高脊线位于28° N,110° E(即重庆位于副高边沿)附近时,多出现区域性暴雨.统计分析1980年至2011年,重庆全市34个区县地面气象观测站日雨量资料,重庆位于在副高边沿,且在同一天内至少有9站以上出现暴雨天气过程,共有14例,其中8例与西南低涡有关(1999年至2011年),6例与长江切变线有关(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