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原子在双层石墨烯上的结构和电磁性质研究

来源 :中国物理学会2015年秋季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z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Co原子在双层石墨烯(BLG)上的结构稳定性和电磁性质。结果显示Co原子在完美的BLG上的迁移能垒很低,容易到处滑动,这与已经报道的Co原子在单层石墨烯上的情况相似[1-2]。为了把Co原子稳固在BLG上,我们设计了含缺陷的BLG作为衬底(缺陷是由在上层和对应的下层同时挖掉一个C原子形成)[3],利用该衬底Co原子可以稳定的吸附在缺陷处,并且两个Co原子吸附在该衬底上,同时存在三种比较稳定的结构,它们之间的能量相差很小。
其他文献
  Recently,the tight focuisng properties of vector optical fileds have attracted a great attention,and many applications have been found in areas such as near
会议
  拓扑绝缘体不单在电子输运方面有很多新奇的性质,其电磁性质也非常有趣。拓扑绝缘体的各种奇异电磁性质,多是由于其中存在一种拓扑磁电效应。这种拓扑磁电效应是量子化的,正
  近十年来,光子晶体的快速发展使其在纳米技术、光波导、光纤通讯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一维光子晶体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DBR)由两种介电材料交叠排列构成,被广泛应用于光学
  超快光纤激光器因为其结构紧凑、环境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以及成本低廉等突出的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基础研究、医学诊断和材料加工等领域中 [1][2]。传统的超短脉冲光纤激光
  界面态(interface state)是局域在体材料界面上的态,由于界面的复杂性界面态的存在性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描述。这里我们利用人工表面等离激元(spo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
  最近,由于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石墨烯以及基于石墨烯的材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全内反射条件下,石墨烯对横电(TE)波的吸收远大于横磁(TM)波,表现
  自1950年以来,微腔激子极化激元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我们理论上研究了激子极化激元在不同应用光学势场中的激子极化激元的传播,微腔结构如图1所示。首先我们通过
  微腔-波导耦合体系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此项研究也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大量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维波导和量子点、光学腔等量子体系
  The low-lying electronic states of the CCCN radical and its 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systematically using the complete active space self-consistent field
会议
  利用四波混频产生可调谐的真空紫外光/远真空紫外光(Vacuum Ultraviolet/Extreme Ultraviolet)一般通过惰性气体Kr/Xe以及金属汞蒸气来实现。其中前者(Kr/Xe气)的混频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