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氏粘虫各龄幼虫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选择性

来源 :中国昆虫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Duponchel)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害虫,主要危害水稻、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由于劳氏粘虫具有暴食性,一旦发生危害,将对生产带来不可逆的损失。在广西,粘虫主要危害水稻、玉米、甘蔗,并且在这3种禾本科作物田地的稗草中均发现有劳氏粘虫,因此研究劳氏粘虫各龄幼虫在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可为劳氏粘虫的发生及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内,采用叶碟法测试各龄劳氏粘虫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选择,分别于6和24 h记录各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选择率。[结果]1、各龄幼虫6和24 h时在各植物上的的取食选择率均有变化,且各龄幼虫都存在有暂时不选择取食的行为;2、劳氏粘虫1至5龄幼虫均偏好在玉米上取食,其选择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其中1、2和3龄幼虫对玉米的取食选择率超过了50%(分别为78%、70%和60%);3、劳氏粘虫除3龄幼虫在水稻上的取食选择率(22%)显著高于甘蔗(6%)和稗草(6%),1龄幼虫在水稻上的取食选择率(11%)显著高于甘蔗(3%)外,其余各龄幼虫在水稻、甘蔗和稗草之间的取食选择率显著不差异;4、各龄幼虫在甘蔗和稗草上的取食选择率均差异不显著;5、劳氏粘虫6龄幼虫取食选择在6和24h时发生较大变化,6h时,劳氏粘虫在玉米和水稻上的取食率显著高于甘蔗和稗草,且在玉米和水稻之间,甘蔗与稗草之间的取食选择率均差异不显著,24 h时,劳氏粘虫由于准备化蛹,出现不选择取食率达52%显著高于在各4种植物上的取食率。[结论]劳氏粘虫各龄幼虫对这4种寄主植物具有一定的取食选择性,其最喜好在玉米上取食,但随着龄期增加这一偏好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其他文献
  桉袋蛾4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 Hampson属鳞翅目,袋蛾科.最早发现于桉树上,现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危害多种棕桐科植物、桉属植物以及柚木等多种经
会议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是世界范围内麦类作物上的重大害虫.除麦类作物外,该虫还可在很多杂草寄主(如早熟禾等)上取食和繁衍.这些寄主植物的自然选择能导致
会议
  [目的]农田景观结构影响自然生物控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影响天敌群落结构、天敌扩散特性、种间关系等。果园分散种植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由此产生的生境丧失与破碎
会议
  [目的]桉袋蛾Acanthopsyche subferalbata Hampson,属鳞翅目Lepidoptera袋蛾科Psychidae,又称小袋蛾,主要危害桉树(Eucalyptus)及棕榈科植物,如棕竹(Rhapis excelsa)、散
  草原毛虫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有昆虫,也是严重危害高寒草地的重大害虫。由于线粒体是细胞氧利用和能量代谢的中心,因此线粒体基因的结构变异及表达量变化,与其对生态环境
  [目的]探究泽兰实蝇幼虫肠道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利用16S rDNA技术获得泽兰实蝇幼虫肠道细菌的16S rDNA-V6变异区序列,应用Illumina HiSeq技术测序,应用USEARCH和QIIME
会议
  棉花是全球性重要经济作物和纤维作物,但近年来由于种植费工费时,价格持续下跌,病虫害严重等因素,造成棉花种植面积萎缩,并且随着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的改变以及化学杀虫剂的大
  目前在成功商业化推广应用的转基因杀虫作物中,其杀虫基因主要是来自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t)少数几个cry基因,其杀虫谱也仅局限于鳞翅目、鞘翅目等特定几种靶标昆虫。随着能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隶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是我国蔬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以幼虫聚集在地下假茎和鳞茎基处钻蛀性危害,可危害取食7科
  竹制品是一类较易携带有害生物的植物产品,从出口北美和欧洲的竹制品中经常发现竹绿虎天牛幼虫为害.近年来,美国、欧盟等地区多次召回中国产竹木草制品等消费品,使中国出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