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纳米材料的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和裂纹监测灵敏度增强效应

来源 :第二十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YL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GNS)和碳纳米管(CNTs)作为导电填料混入环氧树脂基体中,而后用改性的基体制备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电阻率测试发现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厚度方向电阻率相对于普通碳纤维复合材料降低了近20倍。为了评估材料的层间韧性与裂纹监测灵敏度开展了一系列双悬臂梁实验(DCB),结果表明改性复合材料的裂纹监测灵敏度有所提高,与现有模型预测结果一致。同时改性复合材料的层间断裂韧性明显提高。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导电填料改变复合材料层间内聚失效模式是层间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温度及碱度变化对球团矿强度的影响规律,运用FactSage 热力学模拟软件,配以X-射线衍射仪,同时采用本地磁铁矿为含铁原料,通过配加高钙粉调节碱度的方式,探究温度及碱度变化对球团矿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随着碱度的增加,球团矿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碱度为1.0时球团矿强度达到最大;温度控制在1250℃时球团焙烧球强度达到最大.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La0.8Sr0.2(Ga0.8Mg0.2)1-xCrxO3-δ(LSGMC)混合导体和La0.8Sr0.2Ga0.8Mg0.2O3-δ(LSGM)固体电解质材料.以LSGM 为氧泵,以LSGMC 为致密扩散障碍层,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了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采用SEM 和EDS 分析了激光熔覆层的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LSGM/LSGMC 截面处的组织大致分为熔覆
为了研究未燃煤粉对高炉炉渣粘度的影响,本文通过配置未燃煤粉,以及添加不同的未燃煤粉数量对高炉炉渣的影响和不同温度下未燃煤粉对高炉炉渣的影响。结果 发现,随着高炉终渣未燃煤粉的比例的增加,终渣的粘度有较大的增加,流动性变差。
采用FactSage 软件、X 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冷却方式(随炉冷、空冷和水冷)的高炉熔渣析晶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了冷却方式对高炉熔渣析晶量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高炉渣会在1400—1450℃之间析出晶体。在相同的冷却温度下,冷却方式对高炉熔渣析晶影响较为明显。随炉冷的渣样中,析晶程度最高;空冷中渣样的析晶量明显减少,晶体与玻璃体共存,二者析出的晶体均为钙镁黄长石和钙铝黄长石;
针对二氧化碳、氧气混合喷吹提钒工艺,本研究从含钒铁水在纯二氧化碳喷吹下各元素的氧化行为规律入手,进行了热力学、动力学的理论分析,以及对二氧化碳与铁液中钒的氧化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在1300℃、1320℃、1340℃ 和1360℃ 温度下开展了二氧化碳喷吹提钒高温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出实际喷吹过程中,铁水中钒、碳等元素的氧化量,氧化先后顺序及随温度变化情况,并重点对二氧化碳对钒元素的氧化方式进行了动
提出考虑高温气化反应的焦炭粉化功耗理论方程,该能量方程建立在物料粉碎的两种体积假说基础上。将焦炭气化反应的失碳率、局部反应梯度(反应模式的表征)、初始气孔率引入到经典体积学说理论中,从而得到焦炭劣化度(粉化率)、高温气化反应及粉碎功之间的定量关系。所得到的理论方程包含了在焦炭制备和炼铁生产中控制焦炭高温粉化的多种因素所应遵循的理论制衡关系。
柔性传感器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一种柔性传感材料的制备,利用三聚氰胺泡沫碳化制备碳泡沫,然后与聚合物水凝胶复合形成碳泡沫/水凝胶复合材料.在这种材料中,在碳泡沫骨架和水凝胶的界面上会形成双电层(EDL)电容,其电容值随着碳泡沫骨架与水凝胶的接触面积变化而变化,而接触面积又随着外加载荷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利用这一原理来实现对多种力学激励模式,如拉伸和垂直压力的高灵敏
聚合物多孔整体材料(Polymer monolith)是一种融合了多孔材料及聚合物基体优异性能的新型整体材料,它具有相互连通的多级孔结构,孔隙较多、比表面积大、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大,传质效率佳,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吸附、离子交换、催化和传感等方面,已成为新材料研究热点之一.制备多孔整体材料方法主要有原位聚合法、相分离法、气体发泡法、自组装法等,制备方法较为简单且日益成熟.其中,相分离法由于具有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几种典型损伤形式与复合材料层合板表面应变分布的关系,分析发现:层板表面应变对内部损伤的反映程度随损伤所在深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铺层方向影响表面应变对损伤的敏感程度;拉伸时分层损伤对表面应变影响不大,而压缩时有明显应变集中现象;含孔复合材料层合板在静力损伤过程中,表面应变沿着铺层方向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其应变集中区域与损伤部位基本保持一致。通过表面应变场分布特征和应变数值变化参
利用实验室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C/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损伤进行微观观测.经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制备的三维五向复合材料具有12.5%的孔隙率,残留较大呈不连续网格状的束间孔隙,在单边开槽断裂韧性实验中,开槽顶端受拉区域裂纹成贯穿状,而在接近压头区域裂纹主要沿着纤维束界面发展;经气相渗硅法制备的三维针刺复合材料具有9.5%的孔隙率,孔隙多分布在短切纤维层,在压缩实验中损伤主要分布在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