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单纯开窗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研究

来源 :中国长江医学论坛——2015骨科学年会暨江苏省第十七次骨科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y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后路单纯开窗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年龄大于60岁的腰椎管狭窄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61~78岁,平均66.2岁.病程8个月~4年,平均17个月.单节段狭窄14例,两节段9例,三节段狭窄5例.术前cobb角21°-48°,平均34.1°±1.9°.手术前后进行JOA评分和ODI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损伤.术后除2例切口脂肪液化外,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经治疗后痊愈.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5~2.5年,平均1.3年.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门诊复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腰椎管麻醉联合不同镇痛方式对关节置换术后尿潴留(POUR)的影响.方法:纳入41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结果分析,年龄68-90岁,平均74.05岁,均在腰椎管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检查均未见明显排尿异常,根据术后镇痛方式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镇痛组(FNB组)、吗啡硬膜外镇痛泵组(MEA组)和芬太尼静脉镇痛泵组(FIA组).记录术后6h、12h、24h、48h静息状
会议
目的:为了寻找DDH的新的易感基因,我们进行了一项DDH的病例-对照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方法:运用Illumina Human Omni ZhongHua-8 BeadChips芯片对汉族人群中影像学确诊的386名DDH患者及558名正常对照(A组)进行了一项DDH的病例-对照的GWAS研究,然后我们又在另外的755名DDH患者及944名正常对照(B组)中对A组结果UQCC基因的一个阳
会议
目的:骨关节炎(OA)是全球最常见的关节炎,也是老年人的关节疼痛和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最近,一个关于OA的全基因组相关性研究发现了肥胖基因(FTO)中的一个基因多态性位点(rs8044769)是一与OA显著相关,该相关性已接近全基因组相关性要求的显著性.然而FTO也可能通过肥胖对OA的影响.rs8044769是一个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本研究的目的为验证FTO基因多态性位点
会议
目的:移植物和周围正常软骨组织之间的较差愈合限制了自身骨软骨移植术在全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膜片可以改善自身骨软骨移植术的质量.方法:从膝关节滑膜组织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制作细胞膜片.使用直径为3.5mm的骨软骨移植装置,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膝关节股骨滑车获取长度为3mm的骨软骨条.在对照组,骨软骨条直接移植回缺损原位.在实验组,骨软骨条包裹上三层细胞膜片后移植回软骨缺损处.
会议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Kartogenin(KGN)是否能够提高微骨折术修复全层软骨缺损的质量.方法:在实验动物的股骨滑车做一直径3.5mm,深3mm的缺损,使用直径为0.9mm的克氏针进行微骨折术.实验组动物术后给予每周一次的KGN注射,对照组动物术后给予每周一次KGN的溶剂DMSO注射.分别在术后一月和三月处死实验动物,软骨缺损修复的情况分别进行大体评分,切片后行甲苯胺蓝染色、
会议
目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全是骨科经常遇到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从婴幼儿期就开始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发育患儿逐渐发生髋关节功能障碍和跛行,最终很可能需要髋关节置换来改善生活质量.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全发病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COL11A2基因与骨和软骨的成熟发育有密切相连.本研究的目的是判断DDH和COL11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9277935之间的相关性.
会议
目的:本研究是为了探讨在抗凝状态下,冠心病病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把60位经历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冠心病病人分为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组和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组.对每一位患者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来确诊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在常规抗凝情况下,冠心病患者在全髓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17.6%和19.2%.
会议
目的:比较O-arm三维导航下C1、C2椎弓根螺钉置钉与徒手置钉精确性的差异,探讨O-arm导航在上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优势.方法:纳入我院C1、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62例,分为导航置钉组(A组)与徒手置钉组(B组).A组: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O-arm导航下行C1、C2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17-58岁,平均40.8岁;B组:2005年3月至2
会议
目的:近期相关研究提出的椎间盘潜在干细胞巢区域,在椎间盘自我再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尚无相关体外研究对该巢源性干细胞进行特性鉴定,对其深入的探索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椎间盘自我再生过程.该研究目的在于体外分离、培养椎间盘巢源性干细胞,并进行其特性鉴定.方法:实验动物为4周大S-D大鼠.采用眼科手术器械,在解剖显微镜下按照解剖区域分离干细胞巢组织.提取的细胞在体外培养传代,P4代细胞进行进一步
会议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新型四孔椎板钢板在棘突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纳入52例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单纯棘突椎板切除术组(A组)、新型四孔椎板钢板组(B组)、传统缝线悬吊组(C组)和L型指骨钢板组(D组),其中A组17例,B组12例,C组13例,D组10例.对比四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椎管完全减压的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总失血量及其占原血容量比例、Kyp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