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操作方法现状

来源 :第九届全国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及针刺调整效应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de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我国首创针刺麻醉(简称针麻)以来,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进行了针麻原理和临床研究,对针刺针痛效应予以充分肯定,针麻操作方法随着研究深入与临床应用使之精简规范,现就笔者收集的资料与体会对针麻选穴、针刺手法、针麻诱导、穴位刺激方式、电针仪(针麻仪)波型、刺激量等现状进行简述。
其他文献
虽然3D打印技术的出现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但是它起初并不为人们所熟悉,这是因为3D打印技术应用的领域往往是尖端制造业。比如我国“神舟九号”飞船中3位宇航员的坐垫就是天津市快速成形技术工程中心利用3D打印机制造出来的。为何尖端制造需要3D打印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很少见到3D打印机,但是它在尖端制造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为什么尖端制造需要3D打印技术?这是因为3D打印不走样。研究人员怎么设计的
显微外科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从起步到飞速发展的阶段,由于显微外科基础解剖学的研究己达到相当水平,使显微外科的发展受到限制。二十一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由于与相
针刺麻醉肺切除术是针刺麻醉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肺科医院和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曾经合作从事针刺麻醉肺切除手术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回顾针
穿支皮瓣的概念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Kroll&Rosenfield(美国1988)、Kojima & Soeda(日本1989)、Allen & Treece(美国1994)、魏福全、Blondeel(比利时)、Hallock(美国)、Morri
针刺麻醉从1958年开始,已进入第50个年头。回顾历史,针刺麻醉的发展经历了艰苦曲折的历程,也抓住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机遇。本文介绍了以下几方面:(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
从1986年起,我国在七五、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中开展针药复合麻醉的研究。上海、北京、成都及其他地区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专家通力合作,开展了针刺与局麻、针刺与硬膜外、针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丹棱县劳动保障局紧急行动,果断处置,成立了以局长周兴华为组长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各项工作中。 After the
缺钙补钙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话题。根据1992年中国营养调查,平均每人每日钙摄入量为400mg,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供给量标准的50%。而北京地区的数据更显示13至15岁女孩钙的
采用术中唤醒技术,让患者在清醒(或健忘)的状态下,应用术中电刺激技术进行脑功能监测,是目前尽可能切除脑功能区脑瘤的同时保护脑功能的有效方法。尤其是肿瘤定位及切除过程中保
会议
穴位是针刺治疗的反应点和刺激点,其实质和作用机制是针灸科学和经络研究的重点。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在正常动物穴位区注射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药物色苷酸钠以后,可明显减弱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