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交通智能化管理及应用

来源 :2004北京国际智能交通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ba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运输是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承担了绝大部分客、货运输量,但目前公路交通存在事故多发、秩序混乱等问题。为弥补公路交通管理警力不足、取证困难等缺憾,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开发ITS实用技术的应用,建立网络化的交通管理结构,从而形成公路交通管理的新格局。本文以天津市的公路交通为例,从解决公路交通的实际问题出发,阐述了公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分析了公路交通智能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描述了通过采用现代生物识别与测量技术,实现在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处理中诸多解决方案的途径,介绍了当前已经应用的识别技术和难点;提供了正在研发中的实用技术的开发思路;探讨了生物识别技术在交通领域其他方面应用的可能性;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未来。
本文从非纯剪切计算法的定义及相关公式出发,讨论 了单搭接拉剪粘接试件横截面内的拉伸应力及其分布,以及与粘接剪切应力的对应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公式.
测试并分析了BK-36胶膜的力学性能和加速老化性能,并与国内高温胶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测试方法所得到的胶膜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国际(GB 7124-86和GB/T 7122-1996)相对于航标(HB 5164-81、HB 5165-81)测得的数据偏高.BK-36胶膜剥离强度和耐湿热老化性能较差.SY-14A胶膜和SY-14C胶膜可室温长期贮存,便于使用.国产高温胶
基于有限元方法对薄胶层的高精度仿真与源于建立本身不同尺寸元素的复杂网形的必要性等许多问题有关,这些"元"会导致失去精确度,不稳定计算甚至不聚集.不管怎样,沿粘接线特殊转换原理的应用和在近边缘区域特殊边缘机理会使在网形结构中精确元素数目大幅下降,这样避免了在数字分析和长时间计算出现令人不满意的结果.这样特殊元的理论基础是关于在自由边界适当转换条件和边缘效应的讨论.因此,本文中以胶接接头单搭接拉伸剪切
作者于1982年提出配价键理论,二十多年来,不少学者如武汉化工学院黄世英、韩采碧,装甲兵工程学院翁熙祥等,对配价键理论予以肯定的同时,还应用现代仪器进行了验证.本文依据作者近年来在粘接工作中的实践,对粘合力本质即配价键力作用进行深入一步探索.
用传统粘接的方法使用结构胶粘剂具有很多的优点使得材料内在不失重量且提高机械强度的特性,此方法的实现依赖于运行中适当力学特性的保持力.
设备尺寸的缩小和使用价值和增加促使消费电子市场的快速增长.双面胶和HAF已经用于固定领域.TESA PET系列为各种塑料部件与其他部件之间粘接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稳定了生产工艺.另一方面用于装潢和结构的金属部件在不断增长.HAF为粘接这些部件到各种塑料材料提供了高的粘接力.
由三官能团的烷基氧硅烷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合成了主链中含有线性硅氧烷链的环氧接枝硅氧烷低聚物(ESO).在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中加入作为无机原料的硅氧烷低聚物,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环氧/硅杂化材料.在杂化材料中可以观察到,细小的富硅区的直径大约为5nm.这些富硅区均匀地分散在固化的环氧基体中.同时我们也对杂化材料的热机械性能做了研究.随着硅网络的杂化,材料粘弹态的储能模量升颃是玻璃态的tgnδ曲线的峰面
本文对用无机纳米微粒改性环氧树脂粘接剂的理论依据、无机纳米微粒的分散原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叙述.并依据此理论,用混合法将纳米SiO对环氧树脂粘接剂进行了改性试验.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提高环氧树脂粘接剂多项性能的良好结果.说明用无机纳米微粒改性环氧树脂粘接剂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国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壮大,需要了解更多的有关车辆的耐久性的知识,如公共汽车、轿车、火车和卡车等.这篇讲稿将介绍一些可实用的工艺及包含相关的应用.这里讨论的技术包括塑料基、蜡基、树脂基、橡胶基、沥青基到水基乳液.目前已知两个主要的应用领域,这两个应用领域都需要特殊产品: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新车辆的生产;修理用零件市场:修理损坏的车辆.这两个领域对保养处理、应用方法和固化条件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