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小切口PFNA-Ⅱ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e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75岁以上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点,探讨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PFNA-Ⅱ内固定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疗效,从而选择更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治疗的75岁以上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 两组手术方式,A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采用PFNA-Ⅱ内固定术。分析比较两组病人在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应用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行PCR检测在骨关节结核患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39例骨关节结核患者及20例非骨关节结核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对上述标本行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计算PCR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探讨洛铂对人骨肉瘤SOSP-9607细胞增殖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及机制。为其临床治疗骨肉瘤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洛铂对SOSP-960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33258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 V/PI染色后用流动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目的 尿潴留是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一个常见的并发症,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进行性退化,术后极易发生尿潴留,必须留置导尿管,增加患者发生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AUTIs)的可能性,甚至通过血运引起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严重时危及生命。
目的:本文报道一例胸椎痛风,痛风累及黄韧带、关节突关节,形成占位性病变,压迫相邻脊髓造成脊髓病;同时复习既往文献中相似表现的脊柱痛风病例。
目的 评价成人肱骨近端锁定板治疗学龄儿童股骨转子下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1-2014.12住院的股骨转子下粉碎骨折,其中使用肱骨近端锁定板固定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8-11岁,平均10岁.
目的 研究一年一次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生活质量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2年3月~2014年1月的158例接受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126例术后1d~1周内静脉应用唑来膦酸钠抗骨质疏松作为治疗组,32例患者因禁忌证或不愿使用此药未注射唑来膦酸而使用碳酸钙和骨化三醇抗骨质疏松治疗并作为对照组,住院期间患者做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10岁以下儿童浮膝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入院的4例患儿,男2例,女2例;年龄3岁至9岁,平均5岁4个月。致伤原因均为交通事故,1例合并轻型颅脑损伤。
目的 探讨使用大转子顶点至泪滴间线距离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异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2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105例患者符合标准的术前及术后双侧髋关节正位片,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患者双侧髂前上棘至内踝顶点(MM-ASIS)距离;双侧髋关节正位片上小转子顶点至坐骨结节连线(LT-BI)的距离、小转子顶点至泪滴间线(LT-IT)的距离、大转子顶点至泪滴间线(GT-IT)的距离,计算
目的 探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实施人性化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5月~2016年3月微型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orthocord线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关节镜下复位,四骨道Orthcord线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1.6个月,术后 X线检查显示骨折均解剖复位并骨性愈合.末次随访,Lachman 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 评分92.6分.结论 关节镜下orthocord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