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利用

来源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戴云山保护区的资源状况及其保护与利用的主要矛盾,并针对此,建议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鼓励自然保护区农民自主创业,加大项目扶持和资金投入,发展生态产业。
其他文献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有关生态环境风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生态环境风险分析与管理的相关基本概念,对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风险管理对策。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遇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缺乏整个产业链扶持政策、厂商不确定因素较多、终端消费者转换愿望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必须通过相关配套政策来针对性的解决,本文建议政府应着手制定和完善全方位全产业链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新能源汽车终端消费鼓励政策、制定产学研联合研发鼓励政策、出台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补贴政策、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以及加强新能源汽车宣传和教育等
目的:研究上海市天气和大气污染对3-14岁儿童哮喘就诊人数的影响.方法:在控制了时间的中长期效应、节假日效应、星期效应基础上利用广义相加的泊松回归模型分析了2009.01.01到2010.12.31期间上海市三家三甲儿科专科医院3-14岁儿童哮喘的就诊人数受天气(温度、湿度)和大气污染[SO2、NO2、O3、PM10(量直径在10 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量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为科学评价杀菌剂代森联在水环境中的生态安全性,本论文建立了水中代森联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其水解规律,及其水解代谢物乙撑硫脲(ETU)的消散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盐酸消解—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代森联,回收率在84~104%,RSD在6.11~9.19%,水中最低检测浓度为0.025 mg/L,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环境样品测试要求.常温下,pH 值4,7,9水溶液中代森联的水解半衰期分别
利用日本GOSAT卫星观测的CO2体积混合比资料对全球以及中国区域CO2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地基TCCON观测数据对卫星反演CO2产品进行了真实性检验,分析证明,GOSAT卫星反演CO2产品精度可以用于全球CO2的气候特征分析研究.通过对2009年6月-2014年1月的CO2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证明,受近地层自然排放与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全球CO2浓度具有明显的纬带分布特征,在北半球0-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城乡结合部已成为城市拓展的重要前沿地带,显然其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对这两种战略的稳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城为例,分析了西城城乡结合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在产业结构、公共交通系统、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服务体系、城市形象、政府行政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通过接种亚硝化生物膜和厌氧氨氧化污泥启动自主设计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一体化反应器,进行碱性蚀刻废水的自养生物脱氮处理可行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氨氮浓度维持在210~230mg/L时,经过74d的运行,一体化反应器出水氨氮和亚硝酸浓度降低并稳定在4.0mg/L和9.8mg/L左右,脱氮效能最高达到1.29kg/(m3·d).同时出水总氮小于50mg/L,满足出水水质排放要求.通过计算表明,一体
为了明确治理扬尘源对削减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作用,同时为编制扬尘PM2.5排放清单提供技术支持,需要对典型扬尘源排放的总悬浮颗粒物进行粒径分布研究.测量粒径分布的方法众多,不同方法依据的原理不同,得出不同类型的粒径分布,从而导致不同方法对同一样品的粒径分布测量结果有显著差别.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扬尘粒径分布测试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归纳出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该领域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
本文就北京市内来自密云水库的7个城市湖泊在2004年的春、夏、秋季进行了距湖面0.5m的水层采集,测量了DO、Chla、Nh3-N、CODMn、TP、TN、PH、温度7个指标.并对表征水体富营养化最直观的DO与Chla做了与其他监测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叶绿素含量与总磷含量关系最为密切,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说明样点水体中的磷含量是制约水体富营养化最关键的因素.采样点的DO含量与PH关系不大,与总磷
生态旅游就是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人文艺术为取向,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既能从中获得经济、社会效益,又能维持与延续生态效益的旅游活动.生态文化从狭义理解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如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等等;广义理解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这一定义是从与传统文化比较提出的,工业革命以来的文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