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合并Gilbert综合征1例暨文献复习

来源 :世界中联第六届肝病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96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Ⅱ型Crigler-Najjar综合征(CNS)与Gilbert综合征(GS)均属于遗传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分子基础均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肝细胞内B-UGT活力明显低下,肝脏形成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严重下降.文章分析了本院1例经基因测序确诊的Ⅱ型CNS合并G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本例患者黄疸升高20余年,无其他特殊症状,黄疸波动在300-500umol/L之间,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ALT、AST正常,TBA正常,影像学无胆管扩张等梗阻表现,血常规提示RBC、Hb正常,网织红细胞数及百分比正常,可以排除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肝活检提示肝脏炎症活动不明显,肝细胞内脂褐素颗粒沉积,根据病史及相关检查,临床诊断为遗传性高非胆红素血症中的Ⅱ型CNS,给予苯巴比妥口服治疗有效。进一步行基因突变分析,发现2个突变点:Exonl:G>A纯合突变,code71 GGA>AGA gly>arg,Exon5:T>G纯合突变,code486 TAC>GAC tyr>asp,基因分析表明患者UGTIAl基因第5外显子序列的第486位密码子发生了碱基T-G错义突变,即Tyr486asp突变,符合Ⅱ型CNS发生的基因突变类型,同时合并有核苷酸211位发生G-A点突变(G7IR),符合基因突变型GS的基因突变类型,所以明确诊断为Ⅱ型CNS合并GS。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得到患者家族其他成员的血样标本行家族基因谱的分析,本文仅能分析患者一人的基因突变情况,期望在以后对该患者进行随访的王作中,能进一步完善其家族基因谱的分析。CNS是罕见疾病,基因突变检测分析能够明确诊断,并指导正确的治疗,临床上为非溶血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患者应进行基因分析,确定基因突变位置,也为遗传咨询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大黄素改善NAFLD模型肝脏脂质沉积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诱导的方法建立NAFLD(non alchohol fatty liver disease,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给予NAFLD大鼠大黄素20、40、80mg/kg.d灌服,采用HE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染色发检测TLR4信号的表达.结果:NAFLD组大鼠呈现典型的肝细胞脂滴空泡,部分肝细胞有单核细胞侵润
目的:通过研究茵栀黄注射液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FXR、BSEP、NTCP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茵栀黄注射液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5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模型组(7只)、茵栀黄注射液组(7只)、GW4064组(7只)、Guggulsterone组(7只)、茵栀黄+GW4064组(8只)、茵栀黄+Guggulsterone组(8只)共7组.造模干预后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F
脂肪肝作为一种全球流行的代谢性肝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些年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且患病年龄趋于低龄化.目前西医对于脂肪肝的治疗尚没有特效药物,而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则优势凸显.本文全面搜集历代有关脂肪肝的古籍文献,对攻法、消法、散法、补法等中医治法进行归纳整理,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治和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治法虽多,临床治疗亦有原则,当详辨其外感内伤,亦当辨虚实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涉及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药物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74篇,收集到治疗慢性乙肝的225条方剂记录,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30个,挖掘出新处方共15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慢性乙肝方剂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使复杂的用药规
目的:讨论分析前列地尔对末期肝病患者肾脏的保护.方法:80例患者依据药剂量分为4组,观察各组的临床情况,对比各组得出的结果.结果:在疗程结束后,各组患者的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尿量以及肌酐清除增加,并且使用前列地尔每天80ug,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结果显示,每天使用前列地尔80ug是最佳的治疗效果,它对肝病末期患者的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中药芪灵合剂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56例CHB患者随机分29例用芪灵合剂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和27例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对照组,于抗病毒治疗的第0、24、48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其表面的PD-1/PD-L1的表达情况.两组间均数比较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文献并进行数据提取,依据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分,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要求的文献1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扶正化瘀胶囊组在改善肝功能(ALT)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扶正化瘀胶囊不良反应少,使用相对安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常出现多种并发症.而腹水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由于其难治反复,是目前肝病治疗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近年来通过结合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治疗肝硬化腹水取得一定的疗效,其简便易行、安全性好、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临床运用更加广泛.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表明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简便价
目的:观察玉屏风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Yupingfeng,YTG)对四氯化碳(CCL4)致肝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YTG不同剂量组(7.5,15,30mg·kg-1)及秋水仙碱组(0.1mg-kg-1).采用CCL4皮下注射制备
目的:观察中药五色颗粒剂对拉米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及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五色颗粒剂联合拉米夫定片,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片,疗程均为48周.于基线期、24周、48周检测所有入组患者外周血IL-17、FOXP3的频数及HBV DNA载量的变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