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绝对涡度守恒后副热带高压的东西移动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i77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东西移动受一方程组控制,具体包含下列动力热力因子:(1)大气纬向(东西)温度梯度;(2)大气垂直温度梯度;(3)地球赤道角动量,(4)脊点所处纬度;(5)平均位势高度;(6)大气经向(南北)风垂直切变,分析进一步表明在西脊点和东脊点两侧分别对称存在两个性质相反的纬向(东西)热力环流(类似沃克环流),另外副高东西移动幅度正比于经向(南北)风垂直切变,最后副高脊点的东西移动也会受到类似南方涛动(大气东西气压差)指数的影响。
其他文献
对洞庭湖区湖面风与陆地风风速进行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对比分析,水平方向湖面风平均风速比陆地风大2.3m/s,湖面风瞬时风速是陆地风的2倍左右,并建立了各月的线性关系方程,解决了湖面风比陆地风大多少的问题;垂直方向上湖岸风与湖面风也有差异,为湖区交通运输和防汛气象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又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项研究基于观测和预测数据,利用GIS的空间插值模块,建立了清末民初、现在、未来30年的含9个生态因子的空间数据库;参照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因子隶属函数及评定模型,进行了空间计算和模拟,制出了不同时代的GIS表述的中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
利用京、津、冀区域内1961-2000年70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记录,分析研究了河北省1961-2000年气候生长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近40a中,气候生长期在全省范围平均增加了15.0d,冀北高原区5.4d,燕山丘陵区5.9d,冀东平原区21.3d,太行山区12.6d,山前平原区22.9d,全省及各区域生长期的变化均呈增加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是气候生长期增长最明显的时期。对气候生
利用近40a全球海温、500hPa高度场、300hPa纬向风场和海平面气压场月平均资料以及大连地区冬季的气温资料,分析了大连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大连地区冬季气温异常与前期印度洋海温异常的相互联系.结果发现:影响大连地区冬季气温的海温异常关键区位于5°S~5° N,60°E~75° E,关键影响时段为当年的4~7月;长时间的海气相互作用使前期的海温异常影响了后期的大气环流,在Key海区
简介小波分析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大气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并用一维Morlet小波变换对重庆地区(单站资料)1960-2000年共计41年降水资料序列作周期诊断分析,发现重庆降水存在最为明显的准18年周期振荡,其次也具有11年、3-5年及8年的准周期;我们还发现由于Morlet小波变换系数的零点对应于重庆40余年降水变化的拐点,于是小波变换系数的零点位置对应于重庆降水变化的突变点位置;另外无论是较大时间尺
本文利用重庆地区四个气象台站(沙坪坝、开县、万州、酉阳)1961-2000年的30年观测资料,选取数学期望值、变差系数对日降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且计算了不同时间序列的各量级的降水频数,得出以下结论:(1)日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别较大,有区县多于主城区、库区多于非库区的趋势;时间上,日降水量有增大的趋势.(2)其中开县的降水变率最大,暴雨出现频次也最高;代表库区的万州80年代以来,日降水量明显增加,降
利用韶关地区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8~2007年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讨论了该地区40年来降水以及可利用的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韶关地区降水及可利用的降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分别占各自全年的75%和85%;可利用降水系数全年平均为0.46,其中春季最大,为0.64,秋季最小,为0.14。40年来,全韶关地区平均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总体趋势以0.5mm/年的线性倾向减
根据祁连山及其周边地区11个探空站的1981-2002年1-12月每日两个时次(北京时间08时和20时)的资料,运用动力气象学原理计算和分析了祁连山区四季的平均水汽输送、辐散辐合以及区域内的空中含水量等。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大气中的水汽年输入总量为9392.5×108t,水汽年输出总量为8031.5×108t,表明在输入该区的水汽总量中只有14.5%成云致雨或留在该区域上空,其余85.5%的水汽成为
针对2008年西江流域大洪水期间提出了体积降水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在计算出西江流域和其各子流域逐日和总体积降水量的基础上,将体积降水量与水文站的水位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建立洪水水位预测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前期累积体积降水量与延迟3天的高要水位存在着高度的线性相关,从而可建立洪水水位预测的计算公式,提前3天作出西江下游水位的预测,实际应用效果好。另外,讨论了流域体积降水量的预报问题,用国内外数值天
利用安庆地区1971~2003年9个站点风速气候资料和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沿江河谷地区陈岭、白岭洲风塔精细资料,研究了安庆沿江地区风能资源特征。结果表明:风能分布存在区域差别,安庆沿江河谷地区(尤其是望江、宿松)环境风速比较稳定,西北部大别山区风速下降明显。全区风能普遍较高,受地形和气候共同影响,安庆市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江河谷西部,望江、宿松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80~90瓦/米2,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