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1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s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加深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了解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入院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的190例患者的病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89.6%),少数患者出现发热(20.4%)、皮肤瘙痒(16.8%)、皮疹(13.7%),肝损伤发生在用药两周内最多(61.6%),以肝细胞型最多见(47.4%).致病药物多为中药、抗肿瘤药、抗结核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多以口服药物途径最常见.经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治愈好转率为88.4%.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和对肝脏硬度值(LSM)的影响,探索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加速CHB肝纤维化的逆转联合治疗方案。方法 纳入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门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97例,按年龄、性别、LSM配对后随机分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以下简称A组,n=98例)和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组(
目的 分析HBeAg阴性的HBV 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HBV前C区、BCP区、X基因和大S基因的变异及其差异,阐明HBV 特殊变异与HCC 发生的关系。方法 从南方医院HBV 相关HCC及CHB队列中挑选年龄、性别及HBV基因型均匹配的HBeAg阴性患者各50例,采集血清和临床资料。用PCR 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分别对两组患者(HBV X基因+前C 基因+BCP
目的 探讨有效抗HBV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09例接受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另101例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以及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
会议
目的 比较内镜下硬化术与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PTVE+PSE)两种方法对肝硬化合并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4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22例采用胃镜下硬化治疗(内镜组),23例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介入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例数、1年内二次出血例数、一年内死亡例数以及平均住院天数、总费用。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初治服用不同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s,NAs)对抗病毒治疗用药过程、病毒学应答率等的影响,探讨初治不同NAs对长期抗HBV治疗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肝病专科门诊服用NAs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3例为回顾性研究对象,采用我院临床数据挖掘系统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肝功、肾功、病毒学指
目的 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院单中心孕妇HBV感染情况及其临床特点;用大样本阐明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进入计划免疫后对生育期女性HBV携带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4年7年间于南方医院分娩的22906例孕妇的HBsAg阳性率;比较: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孕妇中ALT的差异;1992年前、后出生的孕妇的HBsAg阳性率的差别;将HBsAg阳性孕妇按5岁一
目的: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89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均予以支持性疗法、促肝细胞再生、预防并发症等治疗,调查其存活率,并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经治疗后,显效52例,有效29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8.99%;>50岁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3.81%,较30-50岁患者以及≤30岁患者相比均有
目的 2012年,SLC10A1基因编码的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sodium–taurocholate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被鉴定为HBV的功能受体.本研究旨在探讨SLC10A1在p.S267F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
BACKGROUND AND AIM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increase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atherosclerosis(AS).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C161T polymorphism is an emerging r
目的:统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00U/L以上患儿的病因及预后,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提高危重症患儿识别能力。方法:2011年7月-2015年7月共4年时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00U/L以上于我科住院患儿,分析其年龄分布、首诊症状、发病时间、病因及预后。结果:符合标准病人116人/次,男患居多,发病高峰集中在婴儿及学龄期后两个时间段,首诊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呼吸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外伤等,发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