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疗效与保护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疗效及保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1只)和模型组(51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0周后,分别从正常组和模型组随机挑选1只,取肝脏做病理切片,证实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5组:空白模型组、芍药苷高、中、低剂量组、双环醇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胃,5mL/次,芍药苷治疗组分别以200、100、50mg·kg-1·d-1芍药苷混悬液灌胃,双环醇组以100mg·kg-1·d-1双环醇混悬液灌胃。持续4周后处死动物,测量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及肾周和附睾脂肪,分离血清,检测、计算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等指数及血清脂联素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肝细胞内脂质沉积状况,RT-PCR法评价肝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脂肪酸合成酶(FAS)和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第14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表现出内脏型肥胖,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APN)水平、肝组织内AMPK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同时脂质合成基因SREBP-1c和FAS的mRNA表达量显著增多。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高、中、低剂量组、双环醇组可改善胰岛素抵抗(P<0.05,P<0.01),上调血清APN水平(P<0.05,P<0.01),减轻各治疗组大鼠内脏型肥胖(P<0.05,P<0.01),提高肝组织内AMPK磷酸化水平及抑制脂质合成基因SREBP-1c和FAS的mRNA表达量。结论:芍药苷可以提高肝脏内AMPK活性,并可以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大鼠IR,减少肝脏细胞内脂质堆积,从而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和抑制肝细胞脂质合成途径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改良双能X线吸收法对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全身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变化的定量测定与分析,探讨假体周围和全身BMD变化的规律以及假体松动、不稳的
<正>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1%,特征性病理改变是多巴胺神经元凋亡和黑质纹状体通路损害,临床症状表现进展性运动迟缓、僵直和静止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疾病康复指导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蚌埠
目的:评价中医药分阶段论治对糖皮质激素(GC)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否有助于疗效的提高。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电子检索1978年-2012年PubMed、Cochrane图书馆、CBMd
目的评估罗格列酮联合丹参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 db/db小鼠被随机分为3组,在模型组给予高热量饮食基础上罗格列酮(DM-R)组、罗格列酮和丹参联合用药(D
<正>皮肤老化包括外源性老化和内源性老化。内源性老化又称自然老化,为内源性的由个体遗传背景决定的程序过程,随时间流逝逐渐形成。外源性老化主要与紫外线辐射等外界因素产
目的提取木贼有效成分,并观察其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后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出有效成分,紫外分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5.5~2006.12我院收治的69例年龄在65~85岁以上移位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蜈蚣作为临床动物用药,具有熄风止痉,活血通络,攻毒散结,补虚强体等功效,临床常辨证运用于糖尿病的预防和并发症的治疗中。文章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对其进行分析,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具有政纲与政策两重的性质,其依据是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后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毛泽东把列宁主义的原则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有创造更灵活;但作为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