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酸法制备纳米纤维素工艺条件

来源 :中国林学会木材科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rgw9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纳米纤维素(Nanocellulose crystal,NCC)得率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即硫酸浓度、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利用Design-Expert软件的中心组合设计建立试验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回归得到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极显著,模型校正决定系数为98.43%,相关系数为99.31%。硫酸浓度与温度,硫酸浓度与时间,温度与时间对纳米纤维素得率的交互作用显著,当硫酸浓度为54%,温度为52℃,时间为125 min时,纳米纤维素的得率达最高值69.31%。
其他文献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碳酸钠对碱木质素的热解行为及其动力学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钠的存在影响到碱木质素的解聚或“玻璃化转化”,使热重曲线向低温侧移动,并对焦炭的形成
会议
苄基化改性木材是使木材具有热塑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苄基化还可以改善木材的抗水性能、尺寸稳定性等。 为进一步探索木质纤维材料苄基化的工艺条件和产物性能,本文研究了
会议
以椰壳活性炭为原料,采用非钯活化法化学镀制备了磁性活性炭。研究镀液体积对金属化率的影响,探讨金属化率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及磁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了活性炭化学
会议
本研究用KI-I2溶液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显微切片及毛竹横断面与H形切面进行染色,并通过显微镜与扫描仪记录毛竹竹材淀粉粒在微观以及宏观层面的分布规律,为毛竹材
会议
本文主要是在传统中药提取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在蛇床子提取过程中对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的因素: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通过正交实验来选择最佳的工艺条件,其中
以木材液化物为原料,加入六次甲基四胺熔融纺丝后,经甲醛和盐酸溶液固化处理后获得木材液化物原丝,利用IR、XRD、拉曼光谱分析仪等初步揭示了木材液化物原丝在炭化过程中微结构
会议
以杉木屑为原料,在磷酸法颗粒活性炭捏合成型过程中,添加不同助剂,选择不同的浸渍量,制备中微孔均较发达的木质颗粒活性炭。通过测定颗粒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吸附值及
会议
笋壳作为优质的生物质,纤维素、木素含量很高。对毛竹笋壳进行TG-DTG、FTIR和动力学分析,求取笋壳热解过程的反应活化能及动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笋壳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主要由
会议
1994年,天安保险降生在上海浦东这片涌动着改革开放大潮的热土上,12年来,天安人枕戈待旦,风雨兼程,矢志不渝,经过无数次的历炼与拼搏,现已将天安锻造成为产寿险兼营、机构遍
以落叶松单宁为原料,通过接枝聚合反应合成了阳离子絮凝剂(TAD)—落叶松单宁—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探讨了引发剂浓度、单体用量等因素对合成产物接枝率、转化率以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