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后CD34细胞比例对恶性血液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的多因素分析

来源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九次血液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f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在恶性血液病白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探讨CD34细胞数对造血重建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室2010年2月至2015年5月行白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患者63例,其中56例采用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7例直接使用G-CSF动员, 使用流式细胞仪计数CD34阳性细胞的比例,分析其与造血重建的关系.结果 6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3∶1,平均年龄40.5岁,疾病分布为非霍奇金淋巴瘤32/6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8/63,多发性骨髓瘤7/63,其他疾病为HPS,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动员方案采取AC27/63,EC 11/63,GCSF动员时间5-11天,平均6.2天,其中5天有40/63.产品CD34浓度在0.03-6.67%,平均浓度0.923%,每公斤CD34计数波动于0.26-42.1×106之间,MNC计数波动于每公斤2.96-11.9×108之间.比较产品CD34含量与动员方案,动员天数的关系发现,动员5天的患者,产品CD34平均浓度7.29%,明显高于非5天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而MNC平均计数为6.54×108/kg,与非5天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比较CD34含量与造血重建的关系发现,高CD34含量(>2×106/kg),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平均9.29天,低CD34含量(<2×106/kg),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平均13.6天,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高CD34含量组红细胞恢复时间16.76天,低CD34含量组为77.35天,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高CD34含量组血小板恢复时间18.53天,低CD34含量组为94.14天,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而采取MNC与造血重建关系发现,MNC计数与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恶性血液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G-CSF动员5天有利于CD34细胞的采集,CD34细胞计数对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MNC计数对造血重建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在采集自体造血干细胞时,应该更加重视CD34细胞的计数.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MAC与Bu/Cy2作为中危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处理方案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07-2014年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中危7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39例动员成功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予以Bu/Cy2方案预处理(Bu/Cy2组),38例动员失败患者行自体骨髓移植(Auto-BMT),予以MAC方案预处理(MAC组),分析MAC组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Sorafenib)联合阿糖胞苷(cytarabine)治疗FLT3-ITD阳性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应用索拉非尼联合阿糖胞苷(索拉非尼400mg一日两次口服d1-d28;阿糖胞苷25-50mg皮下注射d1-14).治疗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7例FLT3-ITD阳性的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0-57岁,中位
目的 流式细胞仪(FCM)的免疫表型分析是否能改善对淋巴瘤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LASH)的病因诊断。方法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54例噬血细胞综合征(HLH)患者同期的FCM对骨髓有核细胞的免疫表型分析及病理组织活检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36例患者经临床和组织病理最终确诊为LASH,其中大B细胞淋巴瘤8例,套细胞淋巴瘤2例,复合性淋巴瘤1例,FCM均检测到轻链限制性的异常FSC的B细胞;诊断符合率为1
会议
目的 肾功能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现总结我院MM伴肾功能损害患者传统药物治疗与新药治疗情况,以提高对本病药物治疗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9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多发性骨髓瘤伴肾功能损害住院患者36例,将其分为新药治疗组及传统药物治疗组,进行两组间临床资料的比较.结果 36例患者中,分型以轻链型最多见,占3
研究目的 基于β2M和白蛋白(ALB)的国际分期系统经常被用于评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但是其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预后意义,尤其是以美罗华联合CHOP为主的治疗方案中意义仍不明确.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15例采用RCHOP方案治疗的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ISS分期系统,将所有患者分为三期(Ⅰ期β2M<3.5mg/L,ALB≤3.5g/dl,Ⅱ期介于Ⅰ期和Ⅲ期之间,Ⅲ期β
目的 应用脱脂脱蛋白的人骨或β-TCP人工生物材料,构造模拟造血龛的3D培养模型,并观察造血干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的过程.方法 1)C57 RFP-BMSCs、GFP-sca-1+小鼠细胞、人骨、β-TCP材料、3cm共聚焦显微镜培养皿和完全培养基构成3D培养系统.培养基中加入100ng/mL的TPO和等浓度的PDGF培养5天.两种细胞直接接种在相同培养皿中(2D)作为对照组.2)3D培养系统(实验
会议
目的 观察调肝扶脾之怡癜饮对激素依赖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疗效及其对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包括GRα和GRβ两种亚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的激素依赖性ITP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维持原激素剂量,视情况减撤;治疗组予以怡癜饮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3个月无效者退出研究,有效者
背景 凝血因子V在抗凝系统及凝血系统中均有显著功能,而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其临床表现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等.目的 就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的家系进行凝血功能及凝血因子V功能的检测,明确其病变程度,并通过基因突变等检测手段对其发病的分子机制进行讨论.方法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V(coagulation factor V,FV)缺乏患者进行基因分析,通过PCR法扩增FV基因的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is an acquired autoimmune bleeding order with destroyed platelets in the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Accumulating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fective treg cells m
会议
目的 本研究以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贝前列素钠与阿司匹林对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诊断标准的6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阿司匹林组:30名受试者仅常规服用阿司匹林(100mg qd),贝前列素钠+阿司匹林组:30名受试者服用贝前列素钠(20ug tid)和阿司匹林(100mg qd),另随机选取50名未服用任何抗血小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