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施《重构美学》的建构主义思想研究

来源 :中华美学学会,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fgtweg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韦尔施的《重构美学》在对传统审美感性学、传统的审美本质观的单一性、绝对性与垄断性、传统伦理美学中升华的绝对化倾向、艺术普遍性与唯一性、全球审美化中的过度审美化等观念反思与解构的基础上,承续了传统感性美学审美建构的思想精髓,运用当代建构主义思想和方法,敏锐地洞察到审美建构在当代呈现的新问题、新样态、新特征和新功能,将作为认识论的原型美学,从认识论的审美化推进到现实的审美化和非现实的审美化,视审美建构为人类社会一切方面,包括物质的、非物质的;经济的、精神的;人文的、科学的;社会的、个体的;浅层的、深层的等等的基础.这种高屋建瓴的洞见,不仅确立了美学作为原型美学的学术地位,为美学走向自然、社会和生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也彰显出韦尔施建构审美学的时代性、前瞻性和超越性.
其他文献
本文分为三编:上编从莫里斯线的东西差别在探讨中国美学和文化起源和性质上有基本盲点.中国文化和审美起源正是从石片型的斤开始,由斤而斧而戉而钺,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和辉煌.从中国美的起源的斤-斧-戉的演进,可以呈现了中国远古文化的美学的整体关联和独有特点.中编讲戉成为王权的象征,从而成为远古审美观念的核心,是与巫王的观天行动关联在一起的,地上的王戉作为王权象征的建立,是与巫王与天相的互动中,对天相的观念建
中华美学精神的"根本魂学用"是一个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整体系统,也是其内涵构成、内容结构及其内在逻辑所在,形成中华美学精神的五维一体构成;从其研究角度而论,立足于中华美学精神内涵特征与功能作用的发掘与阐发,着眼于寻根、固本、树魂、立学、致用的建设思路及其研究视角,旨在更好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中华美学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
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在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己经超越了其本身作为几种舞蹈形式的界定,而转换为精心设计的权力关系的隐喻。除了巧妙运用芭蕾脚尖舞和哑剧的性质,《白毛女》还别具匠心地灵活使用独舞、双人舞和群舞的穿插编排来表现紧扣主题的故事情节。随着“独舞-双人舞-群舞”的进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逐步展开。由于观众观看舞剧时的主观性和个体性,编剧对个体与群体关系之处理与表现,于舞剧受众的接受有着重要的导
当今跨文化审美现象研究已经成为显学,在此背景下华裔法国思想家和文学家程抱一的成果不容忽视.他对中国诗画书法艺术的研究融入西方符号学的方法,忠实于中国道家的审美气论传统,其中三元论构成对西方二元思维模式的超越,推进了审美关系的新自由.在此基础上,法国思想文化界对他的接受(荣膺法兰西学院院士),证实了道说与跨文化对话的可能性与正面价值.
孟子性情论的核心问题为"以情验性".现实情境引生"四心"是一个审美过程,可称其为"伦理审美".它特别关注对象的生命意涵,强调对所涉生命主体的生命需求、生存遭遇的敏感与关切.重视"伦理审美"在道德活动中的基础地位,有助于优化道德,而且可以抗拒那些习惯性出现却不适用的道德习见、道德观念."伦理审美"是中国艺术的重要传统.儒家对艺术情感的制约,除节制方法("中和"与"温柔敦厚")外,还有将个人自然情感转
唐代艺术既表现了时代特征,又显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地域、民族特征.唐代艺术所显示的审美意识主要由五个层次建构而成.一、兼收并蓄的文化背景.二、突出了独特的"技"的在场的核心追求.三、展示了雍正典雅的大国气象.四、在文人中形成了骨气奇高与空灵静远的共时建构.五、平民审美趣味在逐渐崛起.
亚审美化思潮只能是描述性的一种社会心理,亚审美化思潮研究和美学研究在方法和思路上存在较大差别,不是以概念和范畴的方法进行定性研究.亚审美化解构了传统美学思想中的神圣性和永恒性,在一定意义上,应该承认或肯定审美中的神圣性和永恒性.亚审美化思潮兴起之后,实际上已经终结了传统美学,但这不等于说传统美学的影响就完全消失了.当我们说传统的经典形态的美学已经终结,其实同时就包含着一种全新的美学形态的出现.亚审
中国美育学科的确立,以上世纪初年西方美育思想资源的引进为契机:然而就美育思想和话语而言,则要追溯到先秦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孔、孟开启的中国心性文化传统话语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当然,儒家心性文化传统凸显了道德主体,审美主体相对藏匿、消融在道德修治过程中,造成中国美育话语和实践得不到独立发展,这点在心性之学的成熟期——宋明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美育思想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儒家的人格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于建立文艺美学学科的倡导与研究实践,是我国文艺美学学科走上学科自觉的标志.文艺美学学科意识,之所以在中国产生,而不是在西方,这与中国美学、文艺学的民族传统有关。“它的出现实际上是文艺美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厚的文化无意识底蕴的促动,这种促动呼唤着我们回到中国文艺美学悠久的、深厚的学术传统上去。”
审美资本主义是当代西方美学家提出的新的美学研究理论概念,相比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审美资本主义更加重视美学与时代的关系,强调美学研究的当代性与现实性,对当代美学的问题域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理论阐释工作.在审美资本主义时代,当代美学应该进一步关注文化与资本、体验与经济的结合及其呈现出的理论问题,审美资本主义的播撒与当代社会文化转型过程密切相关,二者的交相发展要求当代美学进一步关注当代艺术和当代体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