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正丰教授运用“逆损伤机制”治疗关节内骨折临证经验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2013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_w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龚正丰教授在总结前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整套正骨(复位)手法,强调“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随手出”,手摸心会,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求运用手法时“稳而有劲,柔而灵活”。并融中汇西提出“逆损伤机制”治疗关节内骨折:(1)临证结合生物力学、解剖学、影像学检查,更好地了解骨折的损伤机制、移位情况和软组织与骨折的关系,分析损伤暴力导致骨折移位的方向和途径;(2)结合现代医学骨折分型,运用八种正骨手法逆骨折损伤的移位途径方向进行复位;(3)开放复位通道,手法轻巧,注重对抗牵引环节,以巧取胜,善于利用软组织的合页作用,帮助手法复位。对某些骨折,主张采用回旋,折顶手法,解决复位的难点。其善于循循诱导,告知患者手法主要环节,减轻患者紧张情绪和肌张力,这样可一般不用麻醉,均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正如吴谦谓:“法之所施,使其不知其苦,方称之手法也”。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文献,对客家中药材捻子的功效以及药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捻子是性温的,如果是单纯用捻子来泡酒的话最好是一次性少喝,以免上火;另外也可以加构祀子、大生地、粉丹皮、浙玄参、麦门冬等性凉平和之品来中和捻子的温燥之性。捻子酒泡出味之后,其颜色深红、味道甘甜、酒味醇厚,毫不逊色于红酒,少少饮之可以可以消除疲劳、强身健体、活血补血、滋补肝肾、舒筋活络,对治疗风湿痹痛效果特别好,客家民间多用此酒治疗风湿
本文通过对王珂老中医的介绍,阐述了王珂对中药方剂的配伍以及应用治疗脾胃病的疗效,主要介绍了川谏子、白芷、延胡索治疗肝郁化火证;海螵蛸、煅瓦楞子治疗胃院痛、胃酸分泌过多;木香、乌药治疗下腹胀痛证;木香、砂仁治疗气滞夹湿者的疗效以及药理活性。
本文结合临床病例,对刁本恕主任医师对小儿痉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策略进行了探讨,重点阐述了刁本恕外用点刺法内服中药治疗小儿痉病的方法以及疗效。
本文结合病例,分别对丁甘仁、张锡纯治疗癫狂证的临证思路以及处方用药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丁氏医案患者因思虑太过,劳心劳神所致,证属癫证。张氏医案患者因心郁生热,因热生痰,遂至癫狂失心,证属狂证。
本文通过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理机制的分析,阐述了刁本恕主任医师应用内服中药、食疗以及外治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笔者在77例高血压患者临床流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基于共扼梯度算法的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模型,研究高血压中医证候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血压中医证型与高血压病的有相关性,同时表明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高血压中医证候研究具有方法学上的可行性,模型的成功构建对于深人开展高血压证候规范化及其证候实质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理、法、方、药是祖国传统中医学的治疗规律,但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却是千变万化的。本研究对“脾胃病”的论治,探索“脾胃病”产生的根源和找出该病的生长和发展规律,对于研究脾胃病的病因和制定预防措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学术价值,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是息息相关,并结合病例,探讨了应用辨证论治理论补土法治疗脾胃病的疗效。
本文对比分析了古今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了名医成才的规律,总结了名医师承的特殊意义。本文重点表明中医院校教育尽管在反映中医特色方面,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在新的社会条件与时代要求下,其系统化、规范化、集约化的规模优势已成为了中医学术传承的主体模式,仍为中医学术的传延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利用现代批量化教育方式的同时,应根据中医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积极融人传统师承教育的长处,形成一种适合中医
本文在探讨了不寐证的发病机制基础上,就李凤翔先生治疗不寐证用药经验进行总结,并通过具体的不寐证病例中药方治疗过程介绍进行了验证。
本文介绍戴勤瑶医师的学术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内外并治,重视外治;治伤重在调理气血;骨伤必须补肾,筋伤重视补肾;辨证施技,同病异治。最后对以上学术思想及戴勤瑶医师的诊断治疗手法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疗效进行了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