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和极低营养水平休药期日粮中添加维吉尼亚霉素对肉鸡生产和加工性能的影响

来源 :2010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20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阐明在肉鸡休药期日粮中添加维吉尼亚霉素的节省营养作用和降低费用提高效益做了两个试验。在试验1中,对Rossx Cobb肉鸡饲喂相同的雏鸡和中大鸡日粮。第30天,转为休药期日粮至第49天试验结束。处理设计如下:1)标准肉鸡休药期日粮(17.1%CP);2)低营养水平(16% CP)的休药期日粮;3)日粮与2)相同,只是添加了15mg/kg维吉尼亚霉素。在试验2中,35天以内的Rossx Cobb肉鸡饲喂相同的雏鸡和中大鸡日粮,再转为休药期日粮,并饲喂至试验结束(第49天)。处理1组的鸡饲喂与试验1相似的标准日粮,处理2组的鸡饲喂极低营养水平(15% CP)的休药期日粮,而处理3组的鸡则饲喂与处理2组相同,但添加了15mg/kg维吉尼亚霉素。在两个试验中,饲喂含有维吉尼亚霉素休药期日粮的鸡均增重最明显,而且标准日粮(未降低营养水平)和低营养水平添加维吉尼亚霉素的日粮饲料转化率相当。饲喂含维吉尼亚霉素的休药期日粮鸡死亡率也最低。胸肉比例分析结果显示,在两个试验中,饲喂含维吉尼亚霉素日粮鸡的胸肉率要高于不加维吉尼亚霉素的另外两个处理组。
其他文献
将雪龙黑牛卵巢分别于38.5℃、32℃、4℃3个不同温度放置4h、8h、12h、24h、48h不同时间间隔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卵裂率及囊胚发育率。结果显示,放置于不同温度下(38.5℃、32℃、4℃)4h后,卵裂率依次为74.3%、80.3%、73.5%,囊胚发育率为30.8%、34.5%、30%;8h后,观察其卵裂率为50.9%、71.3%、71.2%,囊胚发育率为24.6%、33.7%、23.1
本试验对比了IVF-100和BO液作为牛精子获能液,时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结果分别用两获能液获能的精子体外受精后卵裂率差异不显著,表明IVF-100和BO液均可成功用于牛精子的获能。另外本研究比较了经透酶+移液器消化、透酶+口吸管吹打和单纯的口吸管吹打这3种消化方法处理后的卵母细胞的受精能力,结果发现,经透酶+口吸管吹打法处理的卵母细胞受精率最高,而单纯用口吸管吹打处理的卵母细胞的受精率最低,且两
本实验对10头西门塔尔与17头中国荷斯坦母牛进行超排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后,分别采集教76枚和148枚胚胎,可用胚分别为61枚和112枚,可用胚率分别达到80.20%和75.70%,西门塔尔牛可用胚率高于中国荷斯坦牛(P>0.05);西门塔尔与中国荷斯坦母牛胚胎移植后的受胎率分别达到41.86%和52.75%.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
本实验对40头母牛采用10%精氨酸和5%葡萄糖溶解性控胶囊处理,20头作对照,观察比较母牛所产犊牛的性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性控胶囊处理,10%精氨酸组母牛所产母犊率为80%,5%葡萄糖溶解性控胶囊处理组为75%,对照组母牛所产母犊率45%,差异显著(P<0.01),10%精氨酸处理组与5%葡萄糖处理母牛所产犊牛差异显著(P<0.05)。
本实验对6头优秀西门塔尔母牛进行重复超数排卵实验,间隔30天,第一次超排获得胚胎73枚,其中可用胚胎49枚;第二次超排获得胚胎69枚,其中可用胚胎45枚。结果表明,对西门塔尔母牛重复超排,对母牛的繁殖性能没有造成明显影响,两次超排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论,间隔30天对西门塔尔母牛进行重复超排,第一次超排获得胚胎73枚,可用胚胎49枚;第二次超排获得胚胎69枚,可用胚胎45枚。母牛经
本实验研究了麦管和OPS管法冷冻以及OP3法中保护剂种类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胚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麦管和OPS管法冷冻对牛卵母细胞形态正常率、卵裂率、囊胚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OPS法可以有效地保护卵母细胞,保证其后孤雌激活,冷冻程序对卵母细胞造成的影响较小(P>0.05)。本实验结果显示,在OPS法中应用两种保护剂冷冻后,卵母细胞形态正常率、卵裂率、囊胚率与对照组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AQP7基因的外显2在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在所扩增的AQP7基因的第2外显子中发现PCR-SSCP多态,有两种等住基因A和B,有2种基因型AA型、AB型。对多态片段测序分析表明:在AQP7基因第2外显子中存在有一碱基A→G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天冬酰胺→丝胺酸)的改变。适合性卡方检验表明该位点的不同基因型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
本试验利用草原红牛、肉用群体(含1/4利木赞血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低营养水平组。进行育肥、屠宰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试验结果,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5)。肉用群体高营养组在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上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肉用群体高营养组的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5)。高营养水平显著增加了
宁南山区肉牛微生态养殖循环模式,建立了多元化饲草种植和饲草加工调制,采取科学饲养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已成为农村的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今后农村的发展勾画出新蓝图。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鼻道、气管粘膜发炎,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液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时伴发结膜炎、阴道炎、龟头炎、脑膜炎或肠炎,也可发生流产。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其病原体是疱疹病毒科的牛疱疹病毒I型。由于本病目前缺乏特效药物,病畜死亡率较高,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笔者在实践中,根据中医理论对本症进行辩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现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