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退耕机制、原则及其政策

来源 :中国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ing0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退耕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土地退耕系统包括地球表层子系统、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三个层面,在系统内部存在着"生态平衡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与社会调控机制";实施土地退耕工程的基础是国家具备稳定的利益补偿能力与有效的劳动力转移能力.我国现阶段实行土地退耕工程应遵循"利益平衡原则、系统互动原则、适度规模原则与因地制宜原则".
其他文献
从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出发,阐明认识我国土地资源与耕地的本底现状的重要性;加强对地理学知识和土壤学基础的认识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加强对土宜科学的研究和土地生态建设的认识,以及土地信息学科建设的方法论研究等.
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土地资源、环境的现状与主要总是进行分析,在探讨土地承载力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新区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进行提出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在新时期条件下,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对策.
结合基层土地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管理工作需求及有关政策和规定,提出了建立基层土地调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目的、指导思想和遵循原则,初步确定了基层土地调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基本内容,并提出了建立该制度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在阐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地制度变革过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农地制度运行、农业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尤其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影响,进而论述了现行农地制度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所形成的效率性、功能性、市场性制约.从构建农地财产权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培育农地承包权流转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农地制度创新体系.
国土资源是宝贵的资源,必须加以重视和充分利用,使其发挥资源的作用,而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国土信息资源利用上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之一是信息整合,本文试图以省级国土信息为对象,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运用行为科学理论,从农户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出发,构建了农户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决策过程模型,并对影响农户决策的主要因素:农业比较效益、农地产权及其有效性、农户家庭收入、农户劳动力及土地外部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调动农户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积极性,推进土地开发整理的进程提出了建议.
本文介绍通过对土地价格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影响土地价格因素的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在旧城工业区改造过程中的作用.
运用主成分析法、线性回归法对重庆市不同经济区1985-2000年耕地和社会经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灰色动态预测法得出未来耕地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样点的耕地将会继续减少;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变化相关性很大;人口和交通用地的增加对耕地减少有较大的影响.再依据不同经济区耕地的特点,提出了合理高效的耕地利用措施.
城市发展必须考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本文试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城市发展中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耕地保护问题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其他相关问题,如增加土地经济供给、强化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强化法制管理和政府的调控机制等作了研讨,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
经济发展占用耕地与保护耕地这对矛盾如何做到协调发展,如何合理利用土地,针对山西省人口,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情况,提出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