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局部点压摄影技术对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与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u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局部点压摄影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多发病,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对女性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乳腺钼靶摄影操作简便,正确性高,是目前乳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有时在常规摄影体位中,会有病变不明确,或将正常组织的重叠判断为异常所见等情况,是这些判断为假阴性或假阳性的可能性减少的最有效的方法,就说点压摄影。通过局部压迫,使对比度和分辨率得到改善,图像达到最优化,是对常规钼靶摄影的一个有效补充。资料与方法 利用美国GE公司Senographe DS全数字化乳腺摄影x线机,搜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4月门诊病例,针对乳腺影像中的可疑病变的特定区域进行局部点压摄影。就病灶情况分别对局部点压摄影图像与常规图像进行对比。摄影方法:常规拍摄头尾位和内外斜位,然后根据病变所在象限加作点压摄影。可扪及肿块:选择容易显示出肿瘤的位置摄影,确认肿块后进行压迫;非扪及肿块:用标准摄影体位得到的照片,从乳头开始测量病变位置,在同一体位决定乳腺上的位置,用笔作记号,再进行点压摄影。结果 内上象限病变做 MLO位点压较多,共14张图像,CC位点压共9张图像;外上象限病变做CC位较多,共12张图像,MLO位点压共7张图像。腋下点压共5例,其中4例腋下淋巴结经点压后完全显示。所有患者中,显示肿块的共30例,未见肿块的共6例;肿块边界清楚的共20例,肿块边界不清的共8例,恶性病变即乳腺癌患者共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后,早起乳腺癌患者共5例。讨论 乳腺钼靶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检查致密乳腺时,容易出现漏诊,此时,就需要采用局部点压摄影进行辅助检查,能够提升影像的清晰度,清楚反应出可疑病灶的密度、边缘及其他结构细节等信息,大大的提升了病灶的检出率,避免了误诊现象的发生,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DSA栓塞技术在预防疤痕妊娠术中大出血的应用。方法 选择合适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参数,对100例疤痕妊娠患者行腹主动脉远端、双侧髂总动脉、双侧髂内动脉、双侧髂外动脉、双侧子宫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双侧子宫动脉行明胶海绵栓塞。结果 在100例中,90例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未见明显出血,通过栓塞治疗成功地达到了预防术中出血的目的;10例术中少量出血,考虑微小分支未完全栓
目的 应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 ASL)技术对颅内常见肿瘤术前、术后影像学特征描述及分析,以探讨3D ASL技术在脑肿瘤术前分级、术后复发及假性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2例脑肿瘤患者(53例脑肿瘤术前及19例胶质瘤术后可以复发)分别进行常规MRI扫描及3D ASL检查.19例胶质瘤患者均经二次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肿瘤复发或胶质增生.观察上述患者的常规MR表现和灌注表现,测量肿瘤灌注最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SSF)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10月在我院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33-85岁,平均56.8岁.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宝石能谱CT,双筒高压注射器.对比剂:碘比醇350,注射总量80±10ml,流率4.5-5ml/s,随后注入20-30ml生理盐水.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covalent conjugation of Ricinus communis agglutintin I (RCA120) on carboxylated NaYF4: Yb3+,Er3+@NaGdF4@SiO2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through the formation
目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和2DDSA)和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对比.方法 搜集本组共91例确诊或疑似脑动脉瘤患者,男性46例,女性45例,年龄23~73岁,平均48.2岁.蛛网膜下腔出血76例,脑出血8例,颅神经功能障碍7例.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 55566DTA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先行常规脑正、侧位和斜位(斜位造影见旋转造影)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二维造影简称2DDS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A低管电压下使用低浓度对比剂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东芝320排容积CT系统、Nemoto双通道高压注射系统,自动管电流调节,对比剂注射方法:50ml×10秒,随后以6ml/s追加生理盐水40ml.连续收集体质重指数在18~25之间被检者66例随机分配到两组,A组(34例):管电压100Kv,碘比乐350mgI/ml;B组(32例):管电压80Kv,碘比乐300
目的 探讨常规增强MRI在106例早期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宫颈锥切术且术前行盆腔增强MRI的106例患者资料,由2名具有十年以上腹部诊断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采用随机双盲法对增强MRI图像重新进行诊断评价,意见不一致时通过商讨确定诊断;将增强MRI诊断结果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计算盆腔增强MRI对早期宫颈病变的
目的 探讨应用迭代算法,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在低管电压下使用低浓度对比剂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材料方法 东芝320排容积CT系统、前瞻性心电门控、Nemoto双通道高压注射系统,重建图像均使用迭代算法,碘比乐300mgI/ml,注射流速4~4.5ml/s,注射时间10s,随后等速追加生理盐水40ml.连续收集心率≤70次/分、BMI≤25kg/m2行320排CTCA检查的被检者88例
目的 探讨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中心率与达阈值时间的相关性,以此指导对比剂注射方案的优化。方法 连续选择符合条件的拟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受检者100例,按心率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50例,50次/分<心率≦60次/分;B组50例,60次/分<心率≦70次/分,均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参数及对比剂注射方案完全相同。记录达阈值时间,并测量上腔静脉及左主干起始处主动脉CT值
高级别胶质瘤(HGG)术后治疗主要采用放疗或联合放化疗,肿瘤复发与治疗反应是影响其术后生存最重要的因素,治疗反应包括假性进展和治疗后坏死.治疗后监测需要及早、有效地鉴别真性进展与治疗反应.DWI是目前HGG治疗后评估最常用的功能MR技术.近年来开发的一些DWI新技术,包括平均及最小ADC值、ADC直方图和扩散功能图(fDMs)对于HGG治疗后评估具有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