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适应型组织视域下体育教研组应然态构想与实现路径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zenCis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研组是学校体育工作最具体、最直接的执行机构,是体育教师工作与学习、教研与分享、交往与协作的常设组织,承担着体育教学、课余训练、课外锻炼、运动竞赛等多项学校体育工作任务.因此,学校体育教研组运行状态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与质量提升以及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本文从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辨析,并基于此提出体育教研组应然态的构想及其实现路径,以期对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自中共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后,体育教学的重点进一步向身心同步发展转移.TPSR(Teaching of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模式即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该模式源于美国,主要研究体育教学中身心健康的培养方法,与立德树人思想木谋而合.本文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思想,通过对TPSR模式的介绍及其核心价值的阐述,分析在中国体育教学中推广该模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而体育是学校教学中互动较多的一门学科.所以师生互动行为是体育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言语互动行为又是师生互动行为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本研究通过对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报送视频中的排球课中师生言语互动行为进行量化统计,旨在寻找优秀排球课中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的一般规律,同时找到影响排球课中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的主要因素,以便为如何提高排球课教学质量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中学阶段在向社会培养与输送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高素质人才是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体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部分.素质教育的观点也认为: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提高终身体育的能力是体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有力措施.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知识结构是人的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与外界环境互动.由此看来,
价值取向是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导向,它对学校体育课程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变得更加科学、系统.本研究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精练总结,梳理出中国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与变化路线,并分析归纳不同时期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同时,结合中国学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分析其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中学教研活动的日益重视,加之对天气、环境等不利于实施随堂教学等情况的对策研究,慕课教学越来越流行.通过文献搜索发现学者对慕课的研究多数是针对大学体育慕课进行研究,且其研究方向也多为体育慕课的前景利弊分析.本着开拓创新的科研理念,本研究对中学体育慕课教学进行SWOT(态势)量化分析,探索SWOT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试着探讨中学体育慕课教学应用模型,旨在丰富中学体育教
“互联网+”时代要求学校体育教学与时俱进.本研究以学生接受的视角作为切人点,通过设计相关调查问卷来探究学生对学校体育引入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模式的接受程度,旨在进一步加快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开拓高校学校体育教学的新途径.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于2015年5月21-25日在武汉体育学院进行,共收到494份体育课教案.经评审团集中、严格评审,最终确定了38节体育课教案参加大会展示.这些教案的编写者中,有71.4%的教师具有小学一级、高级职称,58.3%的教师具有中学一级、高级职称.因此,这些教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课改的进展,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课时体育教学目标是教案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评价体育课质量
扶弱是一个社会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保证弱势群体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成就是各国推动教育公平重要性的“兜底”策略.保障弱势学生的受教育权益,帮助弱势学生脱离恶性循环,补救教学是一条重要途径.如美国继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后于2015年推出《让每个学生成功法》(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来帮助低学习成就的弱势学生达成教育目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冬奥会场馆和观摩运动员训练时强调,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他表示,推动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学校体育工作仍然没有得到学校和社会应有的重视,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研数据显示的结果也非常令人担忧.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开设了运动训练专业,随着运动训练专业的飞速发展,这一专业也迎来了一些挑战.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运动训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特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相似,难以体现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实现其培养目标等方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构建运动训练专业实践体系来培养运动训练专业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出发点是培养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通识能力,以选修课教学模块为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