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防洪的地学观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_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中游的洪灾是由区域地质地貌条件决定的.首先,在地貌上该区位于中国第二和第三地貌台阶的交界;从大地构造条件看,长江中游地处新华夏第二构造沉降带,受新华夏第二构造隆起带和第三构造隆起带的夹持,南北又受到秦岭-大别和南岭纬向构造带(山系)围陷,使该区处于易吞难吐的境地.长江180×10<4>km<2>面积,有150×10<4>km<2>流域的洪水,由7条较大的水系汇入江汉洞庭盆地,而其出路仅有一条—长江.其次,第四纪以来江汉洞庭盆地强烈的构造沉降,导致上游来沙沉积,河湖淤塞,河道蜿蜒,行洪不畅,蓄洪无力,这是洪灾形成的地质条件;第三,大堤决口、溃堤险情发生的位置,又都是由江岸的地貌特征和岩性条件所决定的.(1)流域系统观 一个河流的各部分(主流与支流,上游、中游与下游)通过水、沙等通量将其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系统),即流域系统(李长安等,1999).因此,长江防洪策略的选择要着眼于全流域的系统性,每一项防洪工程规划都要考虑到流域效应.(2)可持续发展观 防洪的可持续发展观,简单地讲,就是防洪工程要治标与治本的结合,以治本为主;防洪措施既要考虑到环境的保护,又要注意到资源的合理利用.(3)人-水-地协调观 目前,长江中游严峻的防洪形势,正是由于近代以来流域经济发展中,人-水-地不协调的结果,由于人、水争地,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人、地挤占水空间,使水位不断增高.人-水-地协调观,就是要实现人、水、地的协调共存.
其他文献
论述了我国医院建设的热点问题,包括合理解决土地利用与医院规模的矛盾,正确认识城市综合性医院的高层次集中布局趋势.论述了医院建筑初步研究与建筑设计招标的关系,并对医院
本文主要对于高层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技术进行分析.然后首先列举了高层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所需的基本方案,分别为机械开挖、人力开挖,通常情况下机械为主人力为辅式的开挖、
快速成型零件的变形一直是快速成型技术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论文主要探讨了快速成型零件的分层破坏现象.建立了快速成型零件的分层破坏力学模型,给出了零件分层破坏前后的刚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其建筑质量也要求要不断改善,但在大部分工程中,水电建筑的施工都是复杂而繁琐的,这与若干相关因素有关.而且在每个施工阶段,各部门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阈值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这一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②土地利用变化对
会议
现在国家对水文基础建设更加重视,也不断加大了对水文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这些都使得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化建设发展非常快导致滥用有污染性的材料,全球的气
在土木建筑系列中,钢筋混凝土的建设和使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建筑的质量高低,是由所使用的钢筋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的,如何提高钢筋质量,控制建筑施工强度,解决钢筋质量和
水资源安全度应以不同时期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关系分析为基础,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判断区域的水资源供需状况级别,以此来描述区域的水资源盈余和短缺状况.
2009年12月22日,国务院第9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并决定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为此,本刊记者就贯
本文利用无定河流域1961~1997年序列水文资料,分析探讨了降水和实测径流的演化规律.利用Kendall秩次相关法对降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发现,在无定河流域年降水量并不存在明显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