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疗程BV在预防和治疗小鼠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作用研究

来源 :2014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六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ao82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长短疗程BV在不同的时间段对呼吸道变应性(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AAI)小鼠模型变应性炎症的影响.方法(1)用卵清蛋白(OVA)加佐剂氢氧化铝对Balb/C小鼠诱导建立AAI小鼠模型.在进行致敏前给予BV灌胃1个月(短疗程)或2个月(长疗程)作为预处理组,致敏阶段的过程中给予BV并同时完成AAI小鼠模型的建立作为治疗组.用PBS按照AAI小鼠模型的建立过程进行建模作为空白对照组.另外给予BV灌胃1个月或者2个月后,用PBS进行AAI小鼠模型的建立以分别作为药物对照1月组与药物对照2月组.
其他文献
目的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重要手段,黏膜出血影响手术术野,及手术操作,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本文就黏膜出血的原因及措施进行分析,有助于指导临床控制黏膜出血,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通过在Pubmed、谷歌学术等多个数据库检索关键词"鼻窦炎、出血、内镜"等,分析解读,总结黏膜出血的原因及可行的止血措施.
会议
目的 研究鼻窦灌注液冲洗治疗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应用情况.方法 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入我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取鼻窦灌注液冲洗,观察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加入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IFN-r、IL-2、IL-4和IL-5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
会议
目的 探讨以明显眶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鼻内镜手术时机选择及围手术期治疗,以期确定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我科收治的32例以明显眶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患者分别采用住院次日鼻内镜手术(住院当日常规药物治疗,术前半小时给予抗生素)及常规抗炎、鼻喷激素、粘液促排剂、鼻腔盥洗治疗1周后再行鼻内镜手术各16例.两组病例均主要表现为长期慢性鼻窦
会议
目的 观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随访过程中患者主观嗅觉功能的改变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客观检查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2011年至2012年住院手术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55例,完善对患者的术前术后Lund-Kennedy内镜评分、Lund-Mackay鼻窦CT评分、SNOT20评分、VAS评分、主观嗅功能评分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年龄、既往手术次数、病程、哮喘等
会议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巨大额窦囊肿的方法.方法 经鼻窦CT检查明确诊断的5例巨大额窦囊肿患者(均导致患侧眼眶骨质破坏进入眶内,其中2例突眼明显),入院后均在局麻下行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在患侧眉弓内侧横行切开皮肤及皮下至骨膜,长约15 mm,电钻钻开患侧额窦前壁内侧,并横行稍作扩大,暴露额窦囊肿,在O.鼻内镜直视下彻底切除额窦囊性肿物,清除窦内分泌物.
会议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一期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联合鼻骨复位术治疗56例鼻骨骨折伴鼻中隔偏曲的诊疗情况,对手术方式、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鼻内镜及鼻部CT(冠位、轴位)检查确诊,必要时行鼻骨三维重建.经积极术前准备,50例采用全麻插管麻醉,6例表麻加局部浸润,根据偏曲类型、部位选择不同的切口,鼻
会议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鼻内镜下难治性鼻出血取代传统后鼻孔填塞的利与弊.方法 我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98例己在外院或我院门诊反复治疗无效的的鼻出血患者,采用全身麻醉鼻内镜下探查术止血术,均取得了明显止血的效果,本组病例共98例,男性70例,女性28例,性别比有统计学差异,年龄22岁~92岁,出血次数1次~6次,其中已在外院行鼻腔填塞1次~5次60例,其中行后鼻孔填塞者43例.
会议
目的 建立真菌性鼻-鼻窦炎兔模型,观察骨质重塑CT影像学的动态变化,分析真菌性鼻-鼻窦炎随时间变化骨质重塑的病程演变过程及其特征表现.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利用Discovery CT750 HD行常规鼻窦冠状位与水平位扫描,排除先天性鼻腔鼻窦疾病,将其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5只(10侧);真菌性鼻-鼻窦炎组15(30侧).采用上颌窦黏膜划伤、鼻窦填塞及窦口堵塞加标准菌种接种的方法建立兔鼻窦
会议
目的 鼻息肉是一种免疫细胞功能异常相关疾病.细胞转录组可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位点变化可改变mRNA3非编码区的长度从而调节基因表达量,其在增殖的免疫细胞中广泛存在调控作用.本研究目的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非嗜酸性鼻息肉患者息肉组织中可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位点变化事件.
会议
目的 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粉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500例,其中愿接受免疫疗法的445例为实验组,其余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状况具有可比性,实验组采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辅助药物治疗,按其完成治疗时间1年、2年、3年再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分别对4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鼻炎症状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