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产廊道视角的城市旧工业区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初探

来源 :2018年中国第九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wji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遗产廊道理论,对遗产廊道空间结构的要素内涵及结构属性进行总结.并将遗产廊道对待地理空间中跨度较大对象的空间处理方法运用到城市旧工业区的空间结构研究之中,使城市旧工业区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体的保护提升设计手法,而是从更大的维度,对其有整体性、相对全面的认识.从而使城市旧工业区的保护利用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契合,真正发挥后工业时代城市旧工业区的价值与活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于电子书包教育大数据的学生学习信息抽样分析,建立电子书包智慧学习评价模型,为创建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策略提供参考.
在线教育为各学科和各类型知识提供了学习机会,实时互动语音教室作为在线教育的一种典型方式对英语口语学习提供了教学内容和锻炼契机,研究选取参与度作为对这种在线教育形式的有效性评价角度,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语词分析法对参与的深度、参与的动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时互动语音教室中学生参与度较高,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提出研究数据量不足的缺陷,有待进一步修改.
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过程中,工业遗产博物馆逐渐产生.但该种类型博物馆在进行实践运行时却明显缺乏理论依据和工作经验,在此情况下如何有效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增加博物馆藏品收藏数量,进一步增强工业遗产博物馆社会影响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不断加大工业遗产博物馆藏品征集投入,成立工业遗产博物馆专业负责机构,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员工专业水平,为工业遗产博物馆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文主要对近现代工业遗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产业转型、土地政策改革、城市化等一系列进程,带来了城市工业遗产何去何从的问题.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承担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这是对中国工业遗产进行全国范围、体系化的工业遗产综合研究.本文介绍了该研究的框架构思和至今的研究成果.
三线建设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持续到80年代初,历时十几年,对中国的经济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几百万人上千万人次参与其中.至今对三线建设的企业总数、项目及地区都有不同的说法,或较笼统.本文试从历年的投资额度和企业内迁简要分析三线建设.
焦柳铁路是中国三线建设时期修建的第二条南北向干线战备铁路,连接豫西、湘鄂西和桂北等三线建设重点区域,建有大量三线建设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重大工程,留下了丰富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及其档案.本文以湖北省宜都市档案馆藏的焦柳铁路沿线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档案为例,探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档案的价值构成及其整理与研究路径等问题,认为其具有历史、社会、科技和经济等专项价值,可从开展档案资料系统调查、加强学术研究、申报“世界
中国工业住宅区的大规模建设始于“一五”工业化建设期间,在苏联大规模援助及相关政策、原则的影响下,苏联居住区的标准设计方法开始广泛应用于中国的住宅建设中.这一时期形成的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规范对城市住宅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技术转移背景出发,研究苏联对中国工业住宅区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的影响,通过将“一汽”“一拖”住宅区与苏联工业标准化住宅的对比研究,建立从苏联到中国工业住宅区标准化设计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设的工人住宅区在老工业城市中普遍存在,但是保护与研究较少.结合国内外同类型街区的保护经验,从物质环境、实施机制方面探讨了针对街区特点的保护与更新方法.在物质环境方面,探讨了建筑风貌保护、居住功能延续、基础设施改善方面的措施,以保护街区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实施机制方面,探讨了政府、原址企业、社区参与的多元协同策略,以保持稳定的社会结构,实现街区的持续发展.
通过文献梳理与昆钢工业遗产价值研究阐述了工业遗产完整性的重要价值,探讨工业遗产保护完整性的复杂性;工业遗产完整性对其历史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完整性依托于遗产阐释的角度,在地域产业链、厂区与生产线等层面存在不同内涵;中国工业遗产完整性保护需要回应城市更新的语境.
近些年工业遗产建筑正试图通过遗产保护、创意改造、文化行销的方式参与到工业用地的居住空间再开发之中.这种方式虽然仍以“土地收储、挂牌交易”为基础,但开发企业却以市场自觉的方式对工业遗产建筑进行保护与再利用,在完成高密度居住空间开发的同时也为历史工业建筑再生带来了新的出路,还促成了居住区开发模式的文化升级与溢价.本文以万科集团的三个居住区开发为例,以开发企业的行动特征、空间权力边界及其对工业遗产建筑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