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评价技术现状及方法选择

来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12332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安全评价是辨识和消除煤矿生产系统危险的重要方法,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基本程序,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煤矿安全评价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煤矿安全评价的内容、安全评价的实施以及安全许价的过程;分析讨论了煤矿安全评价常用的一些评价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安全评价的方法;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其他文献
双马煤矿10104105综采工作面为主采工作面,其安装工期的长短决定了矿井采掘接续,该工作面在设计施工开切眼时,未考虑、受鸳鸯湖冯记沟背斜影响程度,故切眼成巷后整体坡度为0°~24°,严重影响工作面整体安装工期.针对该工作面的安装工期,对其安装工期、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在切眼与回风顺槽重新施工一条安装通道,该方案有效提高了10104105综采工作面安装速度和安全可靠性,有效缓解矿井采掘接续
大吨位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开采因设备安装、设备防倒防滑、采场管理等诸多国难,严重制约着回采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本文以羊场湾煤矿120210大采高工作面大倾角仰斜开采为例,论述了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现场应用证明该方案的可操作性,为相邻矿区类似条件综放工作面开采提供可借鉴经验.
矿井火灾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矿井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会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破坏煤炭资源等危害,而且还会导致煤尘、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据统计,中国具有自然发火的煤矿占56%,在矿井总发火事故中94%为自然发火情况,因此,矿井自然发火治理形势很紧迫,本文针对大动力下喷浆巷道防灭火工作按照常规治理措施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提出了"大动力下喷浆巷道隐蔽火灾防治技术",通过枣泉煤矿13、14辅助运输大巷
本文是以宁东矿区石槽村煤矿防治水工作所涉及的技术难题为背景,以宁东矿区矿井建设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宁东矿区砂岩含水岩层的特点,以石槽村煤矿回风斜井淋水段的治理为突破口,主要研究新型化学浆液注浆法在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应用,研究适合本区域地层特点、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防治水技术工艺.
汝箕沟矿区在露天开采当中,白砂岩爆破质量是一个技术难题.常常达不到采装要求,即使缩小孔网参数,仍会出现拉底和岩墙.在引入RTK测量炮孔位置后,发现绝大多数的拉底和岩墙是出现在头排孔的位直,也就是底盘抵抗线过大,而头排装药不足是其症结所在.在详细分析了原有孔网参数、布孔形式与传爆顺序后,本文认为:克服拉底和岩墙的主要解决方法所在是加大头排装药量,并可适当放大孔网参数,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满足
1矿井概况灵新煤矿位于灵武矿区北部,储量丰富.矿井是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的主要生产矿井,始建于1989年,1999年矿井正式移交生产.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240万吨,核定年生产能力320万吨.灵新煤矿井田南北走向长11km,平均倾向宽2.49km,井田面积27.35km2.开拓方式为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水平标高+1050m,在+1050m布置轨道大巷及运输大巷,服务整个矿井生产;全矿井共划分为7
参照白芨沟井自2001年搞综采放顶煤工艺,实现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突出成绩,2008年10月随着该采煤工艺在白芨沟井的开采和结束,标志着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机,虽然这一开采工艺今后不在白芨沟应用,但其对煤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现将白芨沟井经过三个分层的试验所取得的利用价值值得推广,对今后该工艺在其他矿井的开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根据110201回风巷所处的地质构造及变形破坏机理,经优化分析选择了锚注修复加固方案,为配合该方案的有效实施,设计了一种专用锚注锚杆,并采用了煤矿封堵纳米材料对围岩表面进行了喷涂封闭,从而确保了该方案的实施并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效果,这为类似条件下的巷道修复加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红柳煤矿Ⅰ010204工作面冒顶区充填高分子材料引起冒顶区高分子材料或浮煤造成的燃烧,进而CO超限最高达5000ppm.为有效地控制CO气体的超限,通过灌浆、注氮、注液氮和注三相泡沫等综合防灭火措施,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启封和顺利回收.本研究为宁东矿区在今后的工作面回撤阶段的防灭火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很好的借鉴作用.
提出了井下避难硐室的建设重要性,及其在井下人员紧急避险中的作用.并以枣泉煤矿建设的永久避难硐室为例,进行了进灾路线与疏散时间检验的研究.根据该矿避难硐室的选址,选取巷道人员聚集的6个关键节点,基于蚁群算法得出关键节点到避难硐室所在位置的最短避灾路线.借鉴地铁应急人员疏散原理,通过选取的6个关键节点作为疏散网络模型的基础,结合避难硐室选址,基于疏散过程的假设条件,计算距离避难硐室最远的工作面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