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大论》关于“卧”字养生的训诂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2017年年会暨第二届国际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s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气调神大论》的作者,选用了卧字,没有用其他字.笔者认为,这不是巧合,那么就是说,《四气调神大论》所讲:就是只要按照时机卧在床上,并且闭着眼睛,就算达到了养生的目的,而不是要求非要睡着才算养生.人心安,则卧宁,宁则易眠.这样也更容易催生睡意.从这个角度来解释《四气调神大论》,就合理多了.
其他文献
传统中医的前期积累,佛教的传入,社会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尤其是与西域及邻近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等,都促使隋唐时期的医学有着包容性,总结性,发展性的特征.本文主要对隋唐时期医学用语进行总结、探析,以说明隋唐时期医学用语的演变特点与社会、文化及其古代语言之间的关系.
中医知识体系中有大量的“分类”,中医的分类有“普遍性”、“非实体性”“溢出性”等特点.对于中医中的分类的研究,有利于对中医知识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对于这些分类背后机制的发掘,也有利于对中医知识的优化.
包含着科学精神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医学的形成发展历程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文化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构建影响深远,格物致知作为理学中的重要观点,在后续的发展历程中,医与理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阴阳五行”是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系统思维特性.它认为:大爆炸之前,自由运动和万有引力两种势力共同作用,整个宇宙处于混沌状态.大自由引发大聚集,大聚集引发大膨胀.大爆炸之后,膨胀势力从自由势力中分离出来,膨胀势力统领自由势力和万有引力牵拉出一个四维时空的宇宙,10%以上的混沌物质在膨胀势力的控制下旋转起来形成了显物质世界.“阴”代表自由势力:“阳”代表膨胀势力.阴阳系统理论表述的是膨胀
《灵枢·五邪》言“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此句描述了邪气侵袭肺脏时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以及在针刺前,医者要注意的一个细节,“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本文旨在通过浅析“快然”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机理,指导临床应用,以更好提高针灸防治疾病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养生方面的重要著作,在其养生思想的形成方面广泛地吸收了先秦各家思想精髓,本文从《周易》、道家及儒家三者的哲学思想,对《黄帝内经》养生思想形成的影响作出探讨.
目的:葛洪的形神养生思想对当代心身医学发展的方法论启示.方法:通过查阅葛洪著作以及相关文献总结其形神养生思想,并探讨其对当代构建心身医学的相关思考.结论:①增强医学人道主义理念:②深化治未病理念③包括心身医学在内的诸多现代医疗模式离不开优秀传统文明的滋养.当前对葛洪养生文化传承不到位的窘境亟待解决,葛洪学术思想影响深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现代医学发展面临难以解决的深层次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可以从传统医学,特别是从中医学中汲取智慧.中医坚持心身一元论:强调整体综合的方法论:主张“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治疗原则,灵活采取技术手段或非技术手段进行治疗:坚持“医乃仁术”,医术必须以生命承受有限性为前提:关注群体健康,重视“治未病”:发挥医疗费用低优势,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医学目标.这些思想对于克服现代医学面临的内部困境,指引医学未
康德与中医在养生学的原则方面有三大相似相通之处:其一,强调以德养生、养性:其二,注重以理性克制感性;其三,提倡符合中道的养生之道.此一选题既可完善对康德思想的研究,亦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中西医药文化的比较研究.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通理,正体居位,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周易·坤》).”子曰:中庸其至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