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千河流域水保生态治理问题的思考

来源 :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86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千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虽然取得较大的成果。但是,至今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全面的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经常性的暴雨洪水冰雹,致使河道洪水陡涨陡落,大量泥沙及滑坡泥石流俱下,加之人为的不合理性经济活动,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对当地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制约宝鸡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对该流域进行水保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流域内广大人发群众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介绍了该流域概况和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财政部、水利部命名表彰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黄连溪小流域的主要做法和治理成效,以此探讨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建设新农村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小流域综合治理所修建的坡改梯、沼气池、蓄水池,实施的山、水、林、田、路,拦、蓄、截、灌、排工程,能够明显地改变流域内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流域内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封禁治理,使林草覆盖率大幅度地提高,减少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创造了一
由于强降水天气过程极易诱发山洪爆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使得交通被迫中断,严重制约了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分析造成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对提早做好防御工作,减轻因强降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绵竹市沿山山区在综合治理开发战略上实施上坚持“四个结合”:一是生态建设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建立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特色农业。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传统农业向现化农业转化,促进农民在第一产业上增收。二是将生态建设与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相结合,综合开发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实现沿山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可持续综合利用.促进农民在第二、三产业上增收。三是生态建设与沿山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生态建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富裕则国家富强,农村稳定则国家安泰.现阶段,农民的生活仍不宽裕,农村的基础建设严重滞后,生态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于年初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也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涵盖了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这是党中央第五次对农村进
白鹤隧道S3合同段掘进中拱部及掌子面遭遇大量涌水,涌水高峰期流量达145 m3/h.平均流量均在80~100m3/h.通过地质预报及涌水量统计综合分析。为确保隧道结构及营运安全,决定采用全断面注浆技术结合排水系统进行堵排结合综合治理,并对围岩断层裂隙进行填充加固。本文详细介绍隧道渗漏水的情况、处理方案及结果。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燃料燃烧所引起的大气环境污染中,危害大且又难处理的是氮氧化物NOx.传统的治理Nox的技术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如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高、产生二次污染(如氨)等。且这些方法并不适合开放系统(如大气)中NOx的脱除。研究开发一种经济实用的、与环境友好的NOx治理方法尤为必要.近年来,纳米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剂在环境污染物治理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使用纳米TiO2的光催化混凝土路
别藻蓝蛋白位于藻胆体能量传递的终端,它吸收从藻蓝蛋白传来的能量并最终传递到光反应中心。本文对鱼腥藻PCC7120 α-Apc体外重组进行了研究。
目的:探讨多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新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进展的预测作用。方法:超声测量318例T2DM患者及112例链康对照CCA-IMT,同时检测hsCRP水平,并对170例病程1年以内、无动脉粥样硬化(AS)的T2DM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探讨影响CCA-IMT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处于hsCRP上四分位数区间组的T2DM
本文针对当前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将软件工程生命周期管理的瀑布模型同设计管理自身特点结合,提出了一种设计流程模型,结合设计实践研究和分析了流程的各个步骤。力图对加强设计过程中的理性分析和项目管理,克服设计时的易出现的问题,起到了一些规范指导作用。
森林植被变化通过影响产流下垫面条件而影响着降水下渗、蒸发散等水文过程,并影响到流域的产水量或径流量,由于植被是一特殊的活体下垫面,与其下的土壤、所处的地形、地貌一起,共同影响着大气降水在地表-土壤-地下的分配过程,植被本身又受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的制约,从而使植被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变得极为复杂,因此,不仅植被对径流量的影响一直是众人争论的热点,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国际上水科学研究的前沿。本文介绍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