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钢爱德4号高炉热风炉生产中的问题

来源 :2014年全国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g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热风炉生产中出现的格子砖错位、格孔变形、碎砖、砖粉、灰渣、烟道阀外侧喷涂料脱落等缺陷,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现有资源及设备状况,可以进一步优化热风炉操作。煤气管道安装脱水器,由被动排水改为主动脱水,是认识上的转变;煤气预热,不仅仅是提高热风炉的人炉物理热,重要的是可以将煤气温度提升至露点以上,有效消除机械水对格子砖的破坏作用,延长热风炉寿命。
其他文献
铁前系统成本约占钢铁生产成本60%以上,降低铁前系统的成本是降低钢铁产品成本的关键.方大特钢通过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采用捣固炼焦工艺;捣固炉入炉煤中配加低灰份、低挥发份贫瘦煤;应用干熄焦技术;优化炉料结构,回收利用资源;优化烧结生产,提高烧结矿年产能;稳定燃料结构,优化高炉操作;加强炉温控制,满足炼钢需求铁水物理热;提高高炉烟煤喷吹比例和炼铁金属回收率.高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较好水平,降低了铁前系
钢铁工业产能过剩,钢企在环保投入增加和利润下降的双重挤压下,经营的成本压力不断增大,都寻求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各工序的生产成本,而铁前工序的降本任务更重.面对严峻的形势,炼铁只有通过不断探索低成本的原料结构,实现更低的炼铁成本,才能适应日趋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通过贴近市场和生产实际的炉料性价比测算分析,不断摸索,及时调整并完善,降低炼铁成本.炉渣碱度已经很高,如果要平衡,一是继续下调烧结矿碱度,二是
本文介绍了由于市场的变化,莱钢阶段性的实施了限产.1号高炉通过调整风口布局、热制度和造渣制度等措施,使高炉在低强度冶炼下保持了基本稳定顺行,取得了较好的指标效益.
本文首先介绍了柳钢的市场生存战略造就了原燃料的波动,其次介绍了焦炭质量波动、矿石质量波动等产生的主要负面影响,然后介绍了关注原燃料质量以及筛分、从顶温分布和炉顶成像仪观察气流分布是否合理等高炉操作上采取的主要措施。
含铁尘泥脱锌是保证高炉冶炼效果的技术条件,也是钢铁企业实现绿色生产的必经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含铁尘泥固体废弃物利用现状,其次介绍了转底炉脱锌工艺、回转窑脱锌工艺等含铁尘泥脱锌处理的主要工艺,然后通过工艺成熟程度、投资、加工成本等的分析,对回转窑工艺、转底炉工艺和渣铁分离还原法工艺综合比较,综合来看,回转窑脱锌工艺无论在工艺稳定性和技术经济性方面目前都最具有竞争力。
本文利用差热分析仪研究不同含量Fe2O3催化下高炉炼铁用生物质焦在气化温度为900~1000℃下的CO2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4%Fe2O3催化生物质焦效果最好,随着气化温度升高,气化反应时间缩短并且4%Fe2O,催化生物质焦的气化性能优于生物质焦.利用具有代表性的气固反应模型(收缩核模型SCM)m=0分析了生物质焦气化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考虑颗粒为平板片状的收缩核模型(m=0)模型能
本文介绍了高炉炼铁生产实践证明,在进行中硅烧结时,用菱镁石作为MgO源熔剂全部代替蛇纹石烧结,可降低烧结吨矿成本,提高烧结矿TFe和改善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率等指标,高炉利用系数和燃料比等技术指标也有所改善,但对烧结利用系数、成品率和烧结固体燃耗等指标不利.
本文首先介绍了金铁集团公司450m3高炉三级焦开炉的高炉烘炉、开炉原、燃料等开炉前准备工作,其次介绍了配料计算及装料,然后介绍了高炉操作上下部调剂相结合,充分发挥无钟布料的灵活性,控制合适的焦炭分布,稳步扩大矿批,稳定边缘发展中心,总结了必须杜绝急于求成的操作理念;开炉装料采用带风装料等经验。
承钢在钒钛矿烧结生产中存在烧结矿转鼓强度差、粒度偏小、含粉率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钒钛磁铁矿高炉的稳定顺行和炼铁系统成本的降低.本文从实践基础上,通过对影响钒钛磁铁矿烧结过程和强度的因素进行研究,探索提高承钢钒钛烧结矿转鼓强度和成品率的技术措施,使承钢钒钛烧结矿转鼓强度由2008年的74.82%提高到2013年的77.65%,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2013年初,永钢炼铁二厂的5号、6号、7号三座炉役后期高炉相继出现炉况失常.在处理和恢复正常炉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再通过夯实工艺管理基础,运用系统管理理念,寻找制约炼铁生产的薄弱环节,着力拉长短板,使得炉况受控程度明显提高,保持了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不仅扭转了5号、6号、7号三座炉役后期高炉炉况异常波动、高炉炉况失常事故频发的被动局面,而且通过推广快速复风和低硅冶炼等技术,使得永钢炼铁二厂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