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湾炮台的历史和格局看温州近代海防体系建设

来源 :第15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lgrind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州沿海自明代起建立完备的海防体系,清初开始在瓯江沿岸建筑炮台,近代后引入新式火炮.本文从温州近代保存最完整的龙湾炮台的历史和格局等方面着手,以此来了解温州近代海防体系建设的情况和基本规律.近代以来温州的海防就是以瓯江口的节点防御工事为主要承载体,但并未构成特别完整的海防布局体系。受军事战略形势影响,温州虽为浙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开埠后发展较缓,腹地不大,对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性并不及沿海其他同级的城市。在中国近代诸如海防军事理论以及武器、战舰、航海等科学技术、战术策略与军队编制等相对落后的时期,温州近代海防建筑并未脱离传统的发展模式。更多地依赖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如山形、海湾、江流(尤其水文及气候条件)等对海防建筑的建造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近代以来,西方多次沿着海路侵入中国的战争则构成了探讨温州海防布局时所需考虑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在中国建筑的近代化进程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上海这个以软土地基著称的滨海城市.开埠以后,外国建筑师和工程师将西方的建筑地基处理技术引入
中东铁路近代建筑是在特殊历史阶段下出现的,其建筑遗产中包含了丰富的模块化现象.本文引入模块化的概念,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就中东铁路近代建筑的建筑构件、建筑单体、建
通过近代图们江北岸渡船场及村落的分析,再一次研究近代朝鲜族的移居史,以建筑学的观点挖掘渡船场村落的选址与图们江的流线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自然规律,为以后江边村落的选
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研究价值.本文通过田野调研、资料查阅等方式,阐述中东铁路建筑群的独特
近代建筑技术的转型虽然包含了中国原有的传统建筑技术的自我演变、发展、更新,但其根源与本质则体现为西方现代建筑技术的传入、融合、提升以及传统建筑技术遇到外力介入后
本文主要探索沈阳近代时期公园的发展背景,以及对沈阳近代公园的形成与发展阶段予以划定并总结其发展的特点.具体为各板块内公园独立发展,公园的发展属于“非进化论”的过程,从
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历史建筑被拆除以给城市建设让路,对一些较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会进行复原重建,拆除和复原重建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本文以哈尔滨工人文化宫内院一幢中东铁
近代历史城区保护的关键不仅在于历史环境诸多要素的完整回归,更在于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组织,唯有如此才能既保持完整的历史城市形态,又能使之良性运转,成为有机的整体.基于
本文分析了订立《南京条约》时,英方选择宁波作为五口通商之一的缘由,并进一步探讨了西方各国将领事馆用地设立于宁波江北岸外滩的考量,试图找出"宁波模式"确立的原因,这是一
本文以铁路形成及扩展视为视角比较近代殖民地中心城市长春与首尔城市发展历程,并比较类似的近代城市空间,分析近代长春和首尔的殖民地城市规划及特性.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