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参数渐进局部强度折减法优化研究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l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传统强度折减法中c、φ 同时、同比折减且折减区域过大,未考虑破损区动态渐进过程的不足进行优化,提出了双参数渐进局部强度折减法。不仅能够反映岩土体强度参数c 、衰减机理、次序和速率的差异,也能真实再现边坡破损区的动态扩展过程。基于理想强度软化模型推导出双参数折减解析公式,并对不同岩土类型衰减次序的时间间隔系数a 进行了讨论,结合屈服接近度指标FAI,对算例边破进行计算分析和对比,表明优化算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非饱和土应力状态变量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首先,回顾了应力状态变量的研究现状,并做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结果 表明,非饱和土应力状态变量的选择存在争议,焦点在于有效应力与独立应力状态变量的选用,因为两者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应力状态变量的选用缺乏必要的理论与科学依据,比较随意。然后,从动量守恒原理、能量守恒原理2 个方面导出非饱和土的应力状态变量,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讨论,以此提出了非饱和土应力状态变
基于实验室相似模拟研究平台,应用体积应变研究被保护层渗透特性演化规律;提出了"四个定点围域面积"分析方法,应用其研究被保护层在采动应力变化条件下体积应变特征;建立了体积应变与渗透率相关性数学模型,揭示了被保护层卸压煤岩体渗透特性演化规律.以长平矿下保护层开采为背景,研究成果表明,下保护层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被保护层煤体体积应变在空间上依次呈"∧"型、"Π"型和"M"型分布;在保护层开采过程中被保护层
采用大型直剪仪,对粗粒土和加筋粗粒土进行了直剪试验研究,研究了其直剪力学行为与直剪过程中颗粒破碎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粒径和垂直压力越大,峰值强度越大。加筋后,粘聚力均大幅提高,而内摩擦角约有减小。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土工格栅除了受到与土的摩擦力外,还受到土体对横肋的阻挡力,阻挡力大幅提高了粘聚力。由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颗粒破碎率均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垂直压力越大,颗粒间的接触
材料的屈服或破坏都需要能量。利用MTS 815 Flex Test GT 伺服试验机对三种不同煤岩组合体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基于实验结果,研究了单轴压缩状态下不同煤岩组合体的能量演化特征,并分析了不同组合方式下的能量演化差异。研究表明,不同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峰前及峰后总应变能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峰前总弹性能密度与耗散能密度随着单轴抗压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从输入能密度及应力关系曲线可以看出,其大致可分为
为了获得矿山开采物理模型的湿度,研制出一种采用聚酰亚胺薄膜材料涂敷的光纤Bragg 光栅湿度传感器.提出了聚酰亚胺(PI)溶液与光纤Bragg 光栅的耦合方法,采用提拉法涂敷制作湿度监测的光纤Bragg 湿度传感器,进行湿度范围20-90%RH 的标定.物理模型材料在环境温度35℃、湿度35-65%条件下的试验,得出了增湿和降湿过程中内部湿度达到相对平衡的稳态时间,以及引起的温度变化规律.试验表明
高拱坝工程蓄水运行后,坝肩断层、蚀变带等软弱结构在库水压力、拱推力、复杂渗流场等长期作用下的水岩耦合强度弱化效应,将直接影响高拱坝的整体稳定.如何定量地揭示这种弱化效应,以及在考虑这种弱化效应条件下分析高拱坝工程的整体稳定问题,是关乎工程安全运行的关键课题之一.依托锦屏一级高拱坝,首先对影响坝肩稳定的主要软弱结构开展水岩耦合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拱坝坝肩软弱结构的强度特性具有显著的水压弱化效应,并定量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适当简化,建立了动水条件下单裂隙浆液扩散数学模型.获得了浆液极限扩散方程,并计算得到了逆水极限扩散半径与最大扩散开度的理论解答.逆水极限扩散半径与浆水速比成正比关系;浆液最大扩散开度与浆水速比成正比关系.实际注浆过程中,其比例系数为浆液粘度、裂隙倾角等因素的函数,而在理想流体假设条件下,其比例系数为1.建立了浆液扩散形态时空变化方程并研究了其变化规律,随着扩散距离增大,浆
坍塌压力的计算及预测其变化规律是井眼轨迹设计的基础,基于弹性力学理论,采用线性叠加原理推导出斜井井壁任一点的三个主应力大小。以经典的莫尔—库伦强度准则为依据,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井壁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相互变化的关系,由井壁最大主应力出发,在理论上得出了坍塌压力的力学表达式,分析了坍塌压力与井斜角及相对方位角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合理设计钻井液密度提供理论指导,为井壁力学稳定的研究带来一种新的
通过分数布朗函数建立了节理面几何模型,基于N-S 方程对裂隙注浆扩散开展有限元分析。考察了节理面粗糙度、连通性对浆液扩散的影响,并对修正立方定律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当界面层位势较低时,按照修正立方定律的计算结果偏低,反之计算结果偏高。当界面层接触区域分布较为平均时,其各向异性程度较低,所引起的计算偏差较小,反之计算偏差较大。基于修正的立方定律、界面层本构方程以及浆液流动方程,建立了考虑浆岩耦合效应
为了研究各种因素对黄土高填方工后沉降的影响,对压实黄土进行室内固结蠕变试验,分析了含水率、压实度及竖向荷载对其长期变形的影响。结合试验成果,通过FEM 方法进一步分析含水率、压实度、填土厚度、填筑速率、地基处理深度以及沟谷坡度等因素对工后沉降影响的显著性。结果 发现:含水率及压实度对压实黄土长期变形影响较大,在一定填方高度下,各因素对工后沉降影响的显著性由大到小为:填料压实度、含水率、施工速率、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