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观察——国际文物保护利用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提升山西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水平,山西省启动了“文明守望工程”,工程实施近两年来,在不可移动文物认养、非国有博物馆设立、文创产品开发、流散文物回归、文博志愿服务等方面均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实践证明,社会力量参与是破解山西文物保护瓶颈的有效途径,对于扩展文物保护群众基础、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但活化利用难是影响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问题,需要文物行政部门加强跟踪服务和监督管理,确保程序依法合规,保护利用科学规范。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信息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资源,在社会公众的生活和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
  抗战文物是指抗战时期的历史遗存,分为可移动的抗战文物和不可移动的抗战文物,抗战文物的资源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形态各异、质地众多。可移动的抗战文物资源的特点:分为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重要的文物资源,本文在分析文物利用政策的基础上,从利用载体及功能发挥的角度,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利用的七种类型进行梳理,并从公众开放、未
  自21世纪伊始,由于世界遗产总数急遽扩增,加上各种失衡现象,通过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与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多次决议,对于各国每年申报世界遗产的数量与类型皆有越来越严格的
  本文以文化遗产本身固有的多重价值为出发点,着重论述了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和市场经济问题,以及在行政管理框架下的遗产保护问题。侧重分析忽视经济作用给文化遗产保护造成
  华清宫遗址在国内文化旅游发展中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对遗址的历史信息仍存在展示阐释工作的不足。为了更清晰认识、保护、展示和阐释华清宫遗址的价值及其载体,本文在现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