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联合餐后2h尿糖在中国高危2型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的筛查作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fs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联合餐后尿糖在中国高危2型糖尿病中的筛查作用.方法 909个高危糖尿病患者行OGTT试验.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 PG)及2h尿糖(2 h PUG).利用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估2h-PUG的诊断精度以及诊断切点.用Spearman行相关性检验.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CT)和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检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讨斑块血管外膜滋养血管渗透性与斑块内炎性程度之间的关系.
会议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磁共振成像区分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成分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检索关于磁共振成像区分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文献,结合Cochrane协作网推荐内容制定纳入标准筛选文献,采用STATA 12.0和Meta-disc 1.4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异质性检验、发表偏倚检测、Meta回归,合并汇总灵敏度(sensitivity,SEN)、特异度(speci fici
会议
目的 探究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与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观察患者年龄平均45-50岁,病程8年,胰岛功能不同程度受损,无其他并发症,肝肾功能无损害.将其分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组和预混胰岛素组,每组各42例,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患者皮下注射1次/d,并在餐前口
会议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时体质指数(BMI)对其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2015年1至6月我科住院患者,诊断符合WHO所制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所选患者均无严重心、肺、肾脏疾病.按BMI(kg/m2)分为两组,A组BMI<24 kg/m2为正常组,共25例,其中男21例,女4例,年龄(51±19)岁;B组BMI≥24 kg/m2为肥胖组,共25例,其中男
会议
目的 分析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二甲双胍干预对糖耐量减低患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测定156例糖耐量减低患者及150例糖耐量正常者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用二甲双胍干预糖耐量减低组3个月,然后进行自身前后比较,分析二甲双胍对抵抗素的影响.结果 糖耐量减低组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糖耐量减低组经二甲双胍干预后,抵抗素水平有所下降(P<0.05).
会议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水平,探讨血清endocan与T2D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6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66例,详细记录临床资料.通过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纳入IMT增厚或有斑块发生者,其中颈动脉有斑块者27例,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近4周内发
会议
目的 报告1例我院收治的疑似由于服用丙基硫氧嘧啶(PTU)诱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肺小血管炎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并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一例62岁男性甲亢患者诊治经过.
会议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对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对所给予的护理措施进行系统的总结.结果 60例患者在给予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中药湿包裹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临床治愈3例,好转57例.结论 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合理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能提高治疗效果.
会议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方法 我科对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分析调查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抑郁心理状态下的护理对策.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程度主要与下列因素相关: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经济状况、运动治疗、饮食控制、无法根治、服药麻烦等相关.
会议
目的 大量研究已证实,强化妊娠期糖尿病(GDM)血糖管理可改善围产期结局,但对母婴远期的获益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对GDM孕妇进行孕期强化管理是否对产后母体有长远获益.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确诊的GDM孕妇127例作为强化管理组,并选取同期年龄匹配的GDM孕妇148例作为对照组.强化治疗组由内分泌科与产科合作,给予患者一对一糖尿病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定期门诊随访、密切血糖监测、严格血糖控制,常规治疗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