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白内障患者手术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143例8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177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患者全身状况、术中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结果:140例患者174只眼手术顺利,术后1天视力>0.3者144只眼(81.4%);术后1个月视力>0.3者162只眼(91.5%);最佳矫正视力高于0.3的眼数达166眼,占比93.8%.无局部及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因其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对于高龄白内障患者是安全的,成功的手术可以大大的提高了高龄患者的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利用刮痧干预对眼科住院患者失眠的影响.方法:将94例眼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按先后入院顺序进行编号,两组均采用常规的干预和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刮痧干预,效果评定采用的是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前后对照.结果:经过刮痧干预后,治疗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干预能改善失眠症状.
目前,针刺治疗包括视神经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视神经疾病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已得到证实,然其治疗机制研究仍临挑战.以往针刺机制分析多局限在一个或几个分子或是某个既定通路的验证,难以刻画从局部到整体、从物理到生化的分子群体演化特征.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是眼科常见病之一,一般起病较急,大多数患者以复视为主述,单眼视物症状减轻.但动眼神经麻痹者多以上睑下垂为主述,个别的以眼球运动障碍及眼斜为主述,多由中毒、代谢障碍及血管疾患等引起.现将有关麻痹性斜视中西医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自拟方治疗原发性眶上神经痛的效果.方法:30例原发性眶上神经痛患者接受电针配合中药自拟治疗,针刺每日治疗1次,中药每日1剂,3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原发性眶上神经痛患者,痊愈25例,其余5例病情得到稳定控制.结论:电针配合中药自拟方可有效地治疗原发性眶上神经痛,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运用针灸治疗常见及多发的各种眼底疾病,如黄斑水肿、黄斑出血、黄斑裂孔、眼底出血及各种病因引起的视神经萎缩等等.对常见眼底疾病,如黄斑水肿、黄斑出血、黄斑裂孔、眼底出血及各种病因引起的视神经萎缩等等,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思想,使用针灸手法辩证选穴治疗以上各种眼病.
青光眼是终身性的心身疾病,其患者除眼病病症外,普遍罹受睡眠质量不佳及日常情绪焦虑的困扰.而现今的临床常用的抗失眠、焦虑的药物在是否适用于青光眼患者上尚存在一定争议,给医师的选用及患者的服用均造成了困难.四神聪穴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沿用至今的要穴,针刺四神聪穴治疗睡眠和情绪障碍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对患者颇有裨益.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45例患者加用针刺治疗.治疗20天后观察疗效.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前后治疗主观疗效、SCI、BUT结果.结果:28例自觉眼异物感,干涩,视物模糊症状有明显改善,5例未改善,总有效率为84.8%.结论:针灸结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人工泪液.
目的:运用中医综合疗法观察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纳入28例(男性21例,女性7例)眼外肌麻痹的患者,其中外展神经不全麻痹者8例,动眼神经不全麻痹者10例,滑车神经不全麻痹者10例,中医辨证:风邪中络者1例,风痰阻络证12例,肝阳上亢证5例,气滞血瘀证8例.通过普通针刺、子午流注开穴、红外线照射、电针、穴位注射、耳穴压豆、内服中药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每个疗程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无器质性病变,其常规治疗方法疗程长、视力回退现象明显,对于重度弱视办法不多、效果不佳.中医外治法治疗方法多样,操作简便,效果显著,运用到儿童弱视治疗中可取得良好效果.
Kappa 角在眼科屈光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Kappa 角的补偿已成为共识,尤其在远视角膜屈光手术矫正中需慎重处理.Kappa 角的人群分布特点受到种族、年龄、性别、眼别、眼屈光状态、眼球生物测量及不同精确度测量仪器的影响,Kappa 角也可随着体位或瞳孔大小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合并大Kappa 角飞秒激光及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置入术术后视觉质量分析及处理对策研究较少,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