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化保存液对黏附成骨细胞形态及成活率的影响

来源 :第五届全国低温生物医学及器械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j7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自行设计的细胞渗透性实验台,实时观察了黏附成骨细胞在高浓度玻璃化保护液中的形态变化.经过七步添加和七步去除95%的VEG玻璃化保护液后,黏附的成骨细胞的形态由细长的纺锤形变为粗短的圆柱形,说明黏附细胞的两端及边缘的黏附点已脱落,但经过3-4小时的培养后,黏附细胞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形态,表明玻璃化保护液的处理只是改变了细胞的形态,没有造成黏附细胞的脱落和严重损伤.
其他文献
本文概述了自1965年来至2000年期间,我国低温生物医学仪器设备的研发历程.中国的低温生物医学仪器设备,几乎都是自行设计研发的.其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双相传输式和自增压杜瓦连体式液氮冷冻治疗器为我国首创.而各种冷冻探头及精密特殊冷探头探杆,如脑深部、前列腺、宫腔以及心肺肝乃至胃、气管部等,应用的低温外科器械均已获开发成功,且都投入临床应用.为配合低温生物学、低温保存、低温免疫科研的需要,我国已开
目的:临床观察冷冻与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粘膜的变化.方法:对60例病程在10年以上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冷冻组30例,微波组3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冷冻治疗组:无需麻醉,治疗时间短,鼻粘膜修复块,两周内鼻粘膜结痂脱落干净,治疗后鼻粘膜光滑,无瘢痕.微波对照组:经治疗三周后鼻粘膜结痂脱落干净,鼻粘膜基本恢复光滑,但有局灶性瘢痕存在.结论:冷冻和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对鼻粘膜的影响,冷冻组优
目的:探讨冷冻治疗在神经外科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的前期理论基础与可行性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冷冻处理正常动物及载瘤动物模型,利用冷冻后脑组织的物理、化学变化、冷冻对脑组织免疫功能的激发、载瘤小鼠冷冻后瘤细胞凋亡发生、冷冻联合化疗及生物治疗胶质瘤等实验研究冷冻对脑组织的创伤及冷冻治疗并抑制胶质瘤复发的机理.结果 冷冻联合其他多种治疗方式可提高其对胶质瘤的杀伤力.结论 冷冻在不影响脑组织正常功能与化学解剖
目的:总结应用冷冻疗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7例的经验.方法:总结分析了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冷冻治疗经验,含浅表接触冷冻2例,全方位冷冻(深部贯穿式)5例,并进行了2~18年随访观察.结果:1例在全方位冷冻中发生肝哆裂出血,经缝合处理并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其他病例无术后并发症;术前后CT检查比较:浅表冷冻1例冷冻后病灶略有缩小,1例术前后无变化;深部冷冻4例病灶明显缩小、1例病灶消失.所有病人术后迄今健
直肠癌是我国具有高发病率的九种类型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主要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首选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平均5年的生存率在40-50%之间,局部的复发率为30-65%,加之低位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瘘,给患者带来了精神和身体巨大创伤.选择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外科医生的追求和理想.自1976年开展冷冻治疗直肠癌以来,历时30年,取得一定效果,受到病人的欢迎.予以总结
在冻干和低温保存中,玻璃化转变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目前,在测量溶液的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时,随着溶液温度的降低,溶液中的水分开始结晶,溶液的浓度越来越大,黏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含糖类物质比较多的溶液,黏度变化增加更加剧烈,导致溶液中水分结晶严重受阻.所以往往无法直接测得溶液在最大冻结浓缩状态下的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而是测得部分结晶玻璃化转变温度(Tgf).本文提出Tgf的概念,用差示
海藻糖作为一种较好的生物材料冻干保护剂被广泛应用,由于它对细胞的非渗透性,其载入方法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利用超声波将大分子物质渗入细胞的研究进展迅速,该方法具有非化学性、非滤过性病毒、非侵入性、非扩散性等特点,更适用于药物和细胞.该文提出利用超声波将海藻糖载入血小板的方法,在Wolkers等人通过液相内吞作用在37℃将海藻糖成功载入血小板的实验基础上,进行超声波法对海藻糖载入血小
本文在脐带血全血的冻干保存中采用了不同的保护剂浓度,不同的保护剂组份及不同的顸冻速率,对有核细胞保存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实验中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海藻糖、蔗糖等作为冻干保护剂,主要比较了不同浓度海藻糖的保护效果,海藻糖与蔗糖在脐带血冻干保存效果比较及改变预冻速率对细胞恢复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相同的预冻速率下,保护剂浓度的不同对冻干效果影响较大,海藻糖的保护效果要好于蔗糖;快的预冻速
失血和失血性休克是战伤和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输血输液是挽救伤病员生命最有效的救治措施.战伤救治时对血浆的需求量很大,而新鲜冰冻血浆在储存和运输等方面都难以满足战时需要.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安全有效并适用于战伤救治的冻干血浆,以满足战时的需求.输血(全血和各种血液成分)具有传播病毒性疾病的风险,虽然临床对献血者和所献血液进行筛查,但目前的筛查技术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感染早期,病毒血清标志物出现之
本研究使用基于动态力学分析仪(DMA-2980,TA Instruments,New Castle,Delaware,USA)的蠕变行为来评估低温保存动脉的粘弹性优劣,试图从粘弹性力学角度为动脉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评估标准.与新鲜动脉比较而言,经低温保存的动脉,其粘弹性均有损失;随降温速率从1.5,5至10℃/min,低温保存动脉的粘弹性损失趋于增加.结果 表明,1.5℃/min为本研究中最佳降温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