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去“隐身衣”:事实合同在民事审判中的开示——一个民法解释论的视角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引言随着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生活中出现大量事实上的合同关系,如到停车场自助停车、利用自动提款机取款、使用自动贩卖机购买商品、在网络平台购买产品或服务、利用手机软件达成交易等,这些合同都具有明显的行为外观而难以探究当事人内心意思。可以想象,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商业交易和社会活动将更多呈现自助、共享的特征,合同关系将更多地伴随人的行为而非意思表示来
其他文献
<正>问题的提出关于担保物权担保范围的法律规定,《物权法》整合《担保法》第46条、第67条、第83条,于第173条规定,"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