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卫星信号进行电离层闪烁监测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iya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介绍了利用静止及极轨气象卫星信号监测电离层闪烁的原理及方法,并将气象卫星信号与GPS卫星信号结合进行电离层闪烁的综合监测。目前已研制的电离层闪烁监测仪器都是针对某一类型卫星的特定信号进行监测的,主要有基于GPS卫星信号、卫星电视信号、静止气象卫星信号的电离层闪烁监测仪器。这些信号在电离层闪烁监测的应用中,因其特点不同,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因此研发新的闪烁探测技术,并将这些监测手段综合应用,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将有助于研究电离层闪烁的多种尺度时空结构及运动规律,并大大提高电离层闪烁监测能力。选择极轨气象卫星作为新的探测信标,极轨气象卫星在地球上空800-1000公里之间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围绕地球南北两极运行,运行周期约115分钟。由于极轨气象卫星以较快的速度跨越南北上空,将其信号用于电离层闪烁监测,有利于捕获电离层闪烁体及估算闪烁体尺度。与目前已有的GPS和静止气象卫星电离层闪烁监测系统结合,可对电离层闪烁进行更精细的监测。
其他文献
利用NCEP10×10的格点资料,应用等熵位涡理论,对2006年7月1日20时—2日20时河南中部一次罕见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高层位涡扰动下传与中低层位涡扰动相
利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在模式地形中根据不同方案引入GIS高程资料,对2002年至2006年之间发生在川东的区域暴雨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上游地形对于模拟强降水的影响程度要高
会议
目标:利用不同高度的CO2浓度廓线整年连续观测资料,验证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区域,处于山谷中的热带季节雨林是否会出现碳湖现象?所形成的碳湖具有什么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其碳湖效应
会议
以2005年7月21日松花湖大雷阵雨天气过程和2007年7月31日蛟河市暴雨过程为代表个例,找到造成蛟河谷地降雨增幅的两种闭合环流结构,一种是山岳波型造成蛟河谷地的大雨,另一种是南
指出长白山蛟河河谷地带和北京市潮白河——永定河河谷地带的地形具有相同“分水岭+河流谷地”特点,以2005年7月21日蛟河谷地大雷阵雨天气过程和2007年7月31日蛟河谷地暴雨过
会议
利用RegCM3模式来研究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的变化对该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气候模式下垫面覆盖类型参数化方案的改变,主要是湿地覆盖面积的变化,模拟其产生的气候效应,探讨湿地
会议
本文采用天气学及动力学方法,对祁连山沿线两次典型的区域性大—暴雨天气从环流背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动力机制以及地形特征、增雨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两次过程
会议
基于ECMWF再分析资料、我国台站降水和气温资料,从夏季高原季风环流系统特点出发,定义了能较好表征高原夏季风环流变化的特征指数,分析了高原夏季风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揭示
会议
本文介绍了山基GPS掩星探测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山基掩星数据的反演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2005年8月河北雾灵山山基GPS掩星观测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得了接收机高度以下的
会议
本文利用NOAA-16/AMSU-B三水汽通道微波亮温差和GOES-9红外亮温阈值对热带气旋深厚对流云进行检测,同时利用GOES-9可见光、红外、水汽多光谱通道特征对热带气旋云系进行识别,通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