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水利机具的传统技艺和复原制作

来源 :第四届中国技术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9801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水利器具自大禹治水至今应有四千年的历程.为了满足农田灌溉,利用水的流动取代人力,把有限的水力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人研究制作各式各样的机具,如灌溉农田的筒车、牛车、拨车、踏车、桔槔,服务于日常生活的,还有大型屯溪磨坊、水转大纺车、水转九磨、八磨等.随着时间推移,经验的积累,我们的先民利用少量的水流之力及很多机械机构,设计了能自动演示的,如2000年前张衡的水运浑象、1500年前的秤漏能称出"时间"的流逝、1000年前的苏颂还利用水流动的力量,研制出能使天球与天象同步运转的浑象,能通过击鼓、撞钟、摇铃报告时间的水运仪象台等等.这些古人的创造发明实物及制作方法都己失传了,仅留下文献中的片言支语.2012年中国水利博物馆委托我们把具有上述功能的古代科技成果复原出来.2012年63件,2013年76件,这些器具和制作方法,需用传统技艺来完成.现在这样的工匠很难寻找,做出的新模型还必须象几百年前遗留不来的古物,难!做新的技艺很普及,然而要在木制品及金属制品上做旧的工匠更难找.这些传统技艺必须展开研究和试验,数十件同时陈列的器具不能千篇一律,要求不同的旧感.为此我们展开了深入的学习、研究,摸索了几点心得体会,同时希望对此有兴趣的专家们共同作更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势下,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各教育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积极发挥自己的才能,探索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类比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分析推理方法,是连接新旧知
大语文时代,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使用童话故事成了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都推崇的教学方法.本篇文章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
新课改的改革之后,教育部对于课程的教学意义不再是简单的考试分数,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他们的个人能力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小学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
几次赴佳,均未能采访到教委胡主任,据办公室人员讲,他总是抓紧每一分钟,为他所奋斗了几十年的教育事业奔波呼喊,用他那拓荒牛一样的勤恳和气魄,耕耘着三江教育园地这一片热土。佳木
近几年,核心素养在教育领域中频繁出现,范围涉及较广,是为学生实现学长远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实践需要具备的基础品格与能力,同时核心素养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自我素养提升的
四川省南江县茶果站黄怒、孙子荣等同志在对苹果幼树实行曲干促萌和控长促花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于1975年进行了苹果乔砧矮化密植速生高产试验。试验园用当年春季播种,秋
  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收集了近十年国内科技史学科的5家主流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中国科技史杂志》、《中国农史》)发
人们之所以会崇敬、仰望《纽约书评》而非《纽约时报书评》,倒不在于前者的作者群有多耀眼,甚至也不在于它所刊发的文章多么有味,而在于它所代表的人文知识分子的思想立场:独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重视提高课堂的效率,构建高效课堂.但是,在当今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课堂效率的提高.只有采取一些有效
  "遵化铁厂"是明代最大的官营炼铁厂——遵化铁冶历经第二次迁址后固定下来的最后生产场所,也是明代遵化县官营冶铁生产基地的特指。本文通过对该冶炼遗址的田野调查,明确了